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大明第一皇太孙 > 第33章 妖僧姚广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望雄关万里,”

    “壮哉浩荡长风。”

    北平府,边防重镇、大明的国门。

    燕王朱棣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极目远望。

    视野尽头,那蜿蜒曲折的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青山、跨过茫茫草原、游向无边无垠的沙漠。

    “这条绵延万万里的脊梁,撑起了我昭昭大明的傲骨。”望着远方的竣山雄关,朱棣心中燃起了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豪迈:“我若端坐堂皇、经营天下,非燕云不可。”

    燕云之燕,谓北平。

    北平,位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汇之处,地处雄要、险峻相连,北连朔漠、南控江淮,乃龙盘虎踞之地。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无休无止的杀伐征战,几乎可谓贯穿始终。

    而燕云十六州,始终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袭扰中原汉族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王庭南侵的一道天然屏障。

    没有了燕云十六州这道天然屏障,游牧民族一昼夜即可饮马黄河。

    在五代十国,燕云十六州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了契丹干爹。

    从此,胡人的铁骑屡屡纵横驰奔于繁华富庶的千里平原。

    为了夺回燕云防线,北宋和大辽没完没了的相互撕打了百年,让多少中原儿郎至死仍在遥望北方。

    公元1368年,当徐达、常遇春的染血王旗在元大都高高飘扬的那一刻起,北平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怀抱。

    在外漂泊了455年、让多少中原志士魂牵梦绕的燕云十六州,终于被明太祖朱元璋重冠华夏之名。

    ......

    一阵铠甲相击的金革之声,将朱棣飘远的思绪拉回,朱棣皱眉蹙眼,顺声望去。只见一个头戴凤翅抹额盔、身着吞口兽铁札甲的年轻将领,大步流星地跑到自己面前。

    肃身一礼:“朱能拜见王爷!”

    朱棣瞬间一脸的阳光,上前拍了几下朱能的遮臂:“你小子急着娶媳妇呢?瞧这一脑门子的汗。”

    “王爷,刚刚收到京城密报。”朱能气喘吁吁地低声说道:“皇爷有所动作了。”

    “什么?!都说什么了?”朱棣两道浓眉惊讶地跳了起来。

    “皇上已派颖国公傅友德赴大同,增设东胜五卫。东胜卫建成以后,将由晋王府的护卫千户、房昭掌印,同时汾州卫、三受降城千户所的管事,也都换成了晋王府的人。”

    “父皇终是不信于我。”朱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似晴天霹雳当头一击,如半截木头一般愣愣地戳在那里:“您老人家太看得起我朱棣了。”

    良久,朱棣忽然苦笑了一声,心中已然释怀:“知子莫若父啊!”

    “父皇高明,如此一来,河套一线的军镇卫所,在我们手里的,就没有几个了。”

    “不过,这事有喜有忧,看来那个位子也没有老三什么事了。”

    朱棣沉吟了半晌:“朱能,速去庆寿寺请道衍法师,我在王府等他。”

    ......

    燕王府位于北平城西南的隆福宫,是前元曾经的太子东宫。

    燕王府宏伟华丽,白瓷瓦覆顶、碧琉璃饰脊,勾栏玉砌、雕梁画栋。府内无数的亭台楼阁,小桥飞瀑,极尽得奢华。

    按理说,朱棣身为一个藩王,住在前朝的太子东宫中算是僭越了。

    朱元璋允许朱棣住在隆福宫,可能纯粹就是为了省钱,毕竟对朱元璋这样的抠门皇帝来说,给老四再造一所藩王府一定花费不菲,既然有现成的,就没有浪费的必要了。

    只是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老四“清君侧”,撵走了自己的贤孙,终究还是成为了一代帝王!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王府中的凉亭,一身黑色僧袍的姚广孝正细细地品着香茶:“好茶!香气浓郁、醇厚干爽,汤色橙黄透亮,饮后唇齿留香。王爷真是活得滋润啊。”

    “你这妖僧,就只会取笑本王。”朱棣悠闲地躺在竹榻上,手托着腮帮,一脸的坏笑:“老和尚,你又犯戒了。”

    “此茶乃武夷名从之一的肉桂。”

    姚广孝瞪起一双三角眼:“贫僧从不戒酒肉,肉都吃得,何况一杯茶汤。”

    “贫僧心中本无事,何必自扰之。”

    “倒是王爷,自扰即自忧,己做即己休。”

    朱棣早已习惯了姚广孝的云山雾罩,笑骂着:“老和尚,不要总给本王咬文嚼字、卖弄你的玄机,有话就直截了当地说。”

    姚广孝打了个哈哈:“王爷叫贫僧来,难道只是为了喝茶聊天?”

    “贫僧自与王爷在天界寺相识,应允送王爷一顶白帽子的那一刻起。贫僧对王爷,早已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老和尚,父皇已经开始让老三防患于我了。”朱棣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姚广孝却笑着点点头:“这是好事啊,至少表明王爷值得提防。”

    “再说,陛下如果没有绸缪牖户这份心思,大明还会是你朱家的大明?”

    “那,本王自当如何?”朱棣起身,给姚广孝续上香茶。

    姚广孝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慢慢地吐出:“等!”

    见朱棣低头沉思,老和尚接着又说:“国家建储,礼从长嫡。如今太子已薨,按礼法,即可兄终弟及、亦可立太子嫡子。”

    随即用三角眼撇了一眼朱棣:“也就是说,这皇储之位,和王爷没有半个铜子的关系。”

    朱棣也不恼怒,只是苦笑了一声:“那依老和尚之言,你觉得父皇会如何?”

    “依今日所知之事,王爷还看不出来吗?”姚广孝吹了吹小杯上的浮沫,仰头一饮而尽。

    “你是说,会是我大哥的儿子,允?祝俊

    姚广孝深情地白了朱棣几眼,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二殿下允?桑 

    “凭什么是他!”朱棣一急之下,拍桌而起。打小,朱棣就随着常遇春南征北杀,情义极深。在他眼里,自己的大嫂只有一个,那就是常氏。

    爱屋及乌,朱棣对朱允?鬃匀皇嵌靼?屑印V劣诼朗希?扉Υ永疵徽?矍乒?骸耙桓鍪?樱?臼裁矗俊

    “凭什么,凭他没有显赫的外戚。”姚广孝把朱棣拽到八角凳上坐下:“对于陛下来说,其实谁当皇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明永远是朱家的大明。”

    朱棣平复了一下心情,心有不甘:“法师,难道本王只能坐着干等?”

    “只要这天下还是皇爷的天下,王爷就只能一直等。”姚广孝说得极其干脆。

    “可是,我那二侄一旦继承大位成为事实,本王岂不更是无名无分?”朱棣甩着双手,无奈地说。

    “名分?在贫道眼里,何曾有过名分!”姚广孝仰天长笑:“名分只是儒法两家为了约束天下苍生的迂腐之说。”

    “王爷是睥睨天下的一代雄主,岂能受此名分的束缚?”

    “名分,有用的时候,自然贵比天高;没用的时候,在贫僧眼里,狗屁不如!”

    “还是那句话,自扰即自忧,己做即己休。陛下只要还在一天,如果王爷有所动,”

    “那王爷只有死路一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