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 第488章 渡蝉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法琳身为李世民亲自任命的主持,与皇帝私交甚笃,关系非比寻常。

    他自幼便是神童中的翘楚,天赋异禀,聪慧过人,若能得到他的相助,必然能事半功倍。

    玄奘抵达雍州后,便与法琳一同在当地的寺庙挂单。

    在这里,他从纤夫的口中听闻了上官仪的消息。

    念及旧情,玄奘便想着前去与上官仪叙叙旧。

    然而,当他们靠近上官仪所在之处时,却只见众多带刀侍卫环伺。

    这些侍卫周身散发着一股肃杀之气,举手投足间尽显不凡,一看便知绝非寻常官兵可比。

    玄奘与法琳二人心中正犹豫着是否要上前询问情况,突然,一群人从背后袭来,瞬间将他们套进了麻袋之中。

    两人都是十几岁就开始在全大唐四处参学,挂单。

    在这一路的艰难险阻中,若是身体孱弱,光是川蜀地区那些崎岖难行的山路,就够玄奘和法琳走断腿的。

    若是没点武艺傍身,沿途的土匪强盗,就足以让他命丧黄泉,甚至被卖为奴隶。

    虽说大唐朝廷对佛教秉持着包容的态度,并不加以刁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唐的每一个人都信奉佛教。

    总有一些人,他们心中所信奉的唯有金钱与利益。

    彼时的大唐,刚刚结束隋末的群雄割据局面,尚未完全将整个疆土的治安彻底稳定下来,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局势依旧复杂多变。

    更何况,玄奘所在的净土寺乃是洛阳的大寺,寺中向来重视武艺的传授。

    玄奘与法琳又皆是的超级神童,过目不忘,什么招式不是看一眼就学会了。

    就连他们二人都被这些侍卫轻拿下,足见这些侍卫的身手何等高强,绝非等闲之辈。

    直到两人上了船,听到上官仪给他们两人开脱的话,这才知道面前这个身穿华服的小孩就是蜀王。

    法琳去年就回到长安当了主持,今年长安一开年就是暴雪。

    法琳的龙田寺,不仅在雪灾发生的时候,收容了许多来避难的百姓。

    还在雪灾之后,去长安附近施粥,曾经远远的看到过李恪和李承乾骑马巡视施粥情况。

    玄奘就完全是没见过李恪,但是脑子转的快,听上官仪那么说,当然知道自己该怎么说。

    “久闻殿下大名,今日一见,殿下果然是如传闻一般,有当今陛下之姿。”

    玄奘多年走南闯北的经验告诉他,见到小孩就要夸对方聪明和长辈长的一样。

    见到老者就要夸对方的智慧,见到女子就要夸对方的容貌,见到男子就要夸对方的才华和本领。

    李恪倒是没想到,如今见到真人的玄奘,不像小说里的那样木讷。

    但玄奘的表现,完全是一个走南闯北,经验丰富的人应该有的表现,没这点人际交往的本事,很多人和路都不好过。

    上官仪问玄奘和法琳二人:

    “你们怎么会在这里?是要去哪里吗?”

    两人简单说了说为什么在这里的原因,李恪和上官仪也就明白了。

    白云这时候招呼四人:

    “起风了,不如进船屋说吧。”

    但是玄奘却说: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

    我们本来是想请蜀王殿下和上官秘书,去寺庙谈论佛法的。”

    玄奘之所以先说“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这句话,就是一种无形的忏悔。

    因为他们本来是来找上官仪的,但是却说是来找蜀王的,这就属于说了谎话。

    但是他们又不算是说了谎话,因为他们确实是见到了上官仪,只不过身边站着蜀王,所以先和蜀王打招呼。

    而且玄奘的第二句,其实是说,蜀王殿下回船屋吧,上官仪可以和我们去寺庙叙叙旧。

    因为蜀王根本不懂佛法,他肯定不会为了什么讨论佛法,而跟两名和尚去寺庙。

    就连法琳和上官仪,都在心里赞叹玄奘的说话艺术。

    既给了蜀王面子,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尤其上官仪,在心里对玄奘用的“本来”二字更是佩服。

    他是从小就读的儒学经典,儒学的说法方式,就是委婉的表达的目的。

    “本来”二字,看似是和对方说明原因,但其实是表达自己的目的坚定。

    懂得人都听的出来,这是以示弱的方式,让对方让步。

    一般人如果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一听到“本来”二字,就会觉得是自己打扰了对方。

    比如,某建房被房主的儿子租出去了,但是房主是打算留给自己即将来的朋友住。

    当房主带着自己的朋友回家,看到儿子已经带着租房人在看房,而且都付了定金。

    房主就能说:我本来,是想把这间留给好友的,既然你已经付了定金,那就住下吧,我让朋友去外面自己找。

    房客就不好意思继续租房子,自己提出重新去找,反正也不是只有他家出租。

    但这是儒家的思想,建立在人人都互相谦让,人人都互相讲礼,人人都互相礼让的情况下。

    像李恪这样,不在乎这些繁文缛节,细枝末节,性格直爽的人,可听不懂这里面的小心思。

    李恪本来就对玄奘好奇,既然玄奘都说邀请自己,那自己就去寺庙坐坐吧。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去寺庙吧,反正我在船上都待一天了,正好下去走走。”

    玄奘和法琳本来就是佛学大师,不排斥蜀王也去。

    对方的身份摆在哪里,天下都是他家的,想去哪里都行。

    李恪一行人下了船,来到路边的寺庙。

    抬头一看,门上的匾额写着三个大字。

    “渡,蝉,寺。”

    两边还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舌。

    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翘舌。

    按照自古以来的写作书法,是从右往左。

    所以两边的对联分别是

    右上联:

    知来去,了烦恼,禅心向佛观自在。

    左下联:

    明舍得,悟菩提,蝉意参经证涅盘。

    李恪看到“蝉”这个字,心里的厌烦之情就表露在脸上。

    上官仪看到小殿下的表情,就不解的问:

    “殿下是对这副对联有什么看法吗?”喜欢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