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古蜀至尊 > 第0027章 小小公子登朝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国之君装深沉,金口难开,以示威严?满朝文武谨言慎行,低眉顺眼,大气都敢不喘?

    然后并没有。

    春秋战国,横贯千载。那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大时代。诸侯朝堂,君臣有序,却也是言路广开。

    开明国朝堂之风,更是名副其实,一片开明之景。

    这一日,开明国杜芦王端坐王座,一众文臣武将文左武右,分列左右,盘腿而坐。君臣同聚一堂,共商国是。

    这一年,东面巴国蠢蠢欲动,加紧了在边境一线的戒备,对开明肥沃疆土虎视眈眈;北方强国秦国羽翼渐丰,兵马四出,天下皆惊。

    开明国压力倍增,一众文武围绕定国大计,各陈己见,好一番吵吵嚷嚷。

    以丞相穆孜为代表的主和派认为,新君初立,攘外需先安内,首要是弹压国土之上那些心怀鬼胎的藩属国,比如分封在开明之北的苴国,早就同巴、秦两国暗通款曲,所图意在摆脱宗主国的控制,自立为王,而苴国位置险要,是抵御北方强秦的第一道屏障,不容有失。

    以军中统领、太尉肖央为代表的主战派认为,开明国疆域辽阔,土地肥沃兵粮足,力主出兵击敌,收复开明国第九世国君打下的疆土。

    开明九世王雄才大略,治国有方,率开明大军东征西伐,开辟古蜀国立国以来最大之疆域,东抵楚之兹方(今湖北松滋县);西托岷山、邛崃山;北面以分封国苴国为据,和秦国接壤,势力几度前出汉中;南面涵盖今云南全境和贵州部分地区,抵交趾(今越南)。

    在出兵方向上,主战派又分为主东和主北两派。

    主东派认为,北面有蜀道天堑阻隔,秦国不足为虑,反倒是巴国,实力本弱,国土贫瘠,此番陈兵边境,就近不就远,当以痛击当面之巴军。

    主北派认为,开明国和秦国交恶已久,必是开明国永久之患,当趁秦国羽翼渐丰而未丰之际,出兵灭之,以绝后患,方保开明永固。

    “呼王,抱抱。”

    正争论着呢,一句童音如惊雷炸响。

    满朝文武,立马石化当场。

    几个意思?正懵圈呢,就见一个小不点,迈着小短腿,张开小手臂,就像一阵风,穿堂而过,一把扑进了那位一国之君的怀里。

    一众人等还没缓过神来,有传令侍从匆匆来报,后宫江良人正跪在朝堂门口请罪,说是小公子趁她不备,竟冲进朝堂来了。

    原来,这小不点,就是这几日宫中盛传有惊人之举的公子泮?

    可是,这是一国之朝堂,很严肃的有没有?倘若一国之君天威一露,这擅闯朝堂的小家伙,十个脑袋也不够砍啊。

    “哈哈哈!”

    一时鸦雀无声的朝堂,却是被一阵爽朗大笑打破。

    再看自家大王,竟将小不点高高举起,当空舞了几圈,逗得小家伙咯咯直笑,这哪是责罚,是在逗小家伙玩呢。

    “恕爱妃无罪。且让爱妃回宫,公子泮今日陪寡人同朝议政。”

    满朝文武又是一惊,自是看出大王甚是喜爱这公子泮,但暂留朝堂陪着也就罢了,还搬出了“同朝议政”之说,这是哪儿跟哪儿嘛。

    再看那小不点,倒也乖巧,自被放下来,就乖乖地挨着大王坐着,小腰板挺得直直的。

    “诸位爱卿,继续议政。”

    大王话音刚落,侍卫又来禀报,说有一游士正候在朝堂之外,要拜见大王。

    芦王准见。

    旋即进来一配剑男子,对大王拱手一拜。

    “侠士何来?”大王问。

    “自秦而来。”男子答。

    “所欲为何?”

    “事大王,固开明,定天下。”

    “赐座!姑且言之。”

    男子谢座,落位,大谈天下之势,竟将开明所处之境娓娓道来,所言之事,和先前群臣所议不差分毫。

    一时间,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以侠士之见,寡人当如何?”

    “联巴抗秦,方为上策。秦乃天下之大祸也,兵出四方而无不利。今岁以降,先有义渠内乱,秦派庶长操将兵以伐,定之;后与魏国陈兵以对,秦公子领兵即出,虏敌将龙贾,斩首八万。”

    满朝听闻,又是一惊。

    今天天下纷争,诸侯混战,秦军虎狼如是,却也少见。

    “何以敌秦?以利诱之何如?”大王面不改色,问道。

    “不可!虎狼之师,贪也,今日以一地食之,明日则需十地食之。去岁魏国献阴晋之地求和于秦,秦纳之,今岁操兵相向,寡义也!”

    大王频频点头,深以男子所言为然。

    “何以破之?”

    “阻仪入秦!两年不出,张仪或可入秦拜相。”

    此言一出,满朝再是一惊。而最震惊的,却是端坐在芦王旁边那个小不点。

    杜轩自然知道,张仪,那个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会在战国时期掀起怎样的风浪。

    张仪乃是魏国人,师从鬼谷先生,学纵横之术,有三寸不烂之舌。

    关于张仪的口舌之能,有一个很有趣的典故。张仪曾游说楚国,想弄个臣相之类的官来当当,不想楚国因其谏言,丢了和氏璧,楚王怒,下令绑了张仪,鞭打数百,再逐出楚国。

    张仪伤痕累累回家去,被老婆一通嘲笑,“活该,如果不走读书游说这条路,怎能得到这样的羞辱?”张仪问:“老婆,帮我看看舌头还在不在。”老婆笑道:“还在。”这家伙说:“这就够了。”意思是,只要三寸之舌还在,以后的路,咱就可以横着走了。

    这出典故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但张仪后来果然入秦拜相,并在以后的诸侯争霸过程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作为一个穿越者,杜轩当然知道,开明国将在15年后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阻止张仪入秦,是破解开明国危局的关键。

    但是,任何历史都是无数个偶然组成的必然,任何一个小事件的变化,都可能引发历史轨迹的改变。改变历史,不需要大人物,一阵风,一片树叶,都可能成为历史轨迹改变的诱因,正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真正令杜轩震惊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张仪入秦拜相,发生公元前329年,这男子难道有未卜先知之能,真能准确预知两年后发生的事?

    朝堂之上,这位自秦而来的侠士侃侃而谈,从善如流,将其时天下大事,分析得入木三分。

    芦王连连点头称是,当即赏了俸禄,许男子拜官入朝。

    不料,这男子当众拒受官阶,只受俸禄。

    “臣下愿授小公子以事大王,望大王恩准!”

    男子起身,对芦王拱手一礼,再将眼睛盯向杜轩。

    这又是几个意思?当场拒官,岂不有辱大王颜面?愿意教育小公子,小公子才多大一个小人?

    今日朝堂,还真是一个波浪接着一个波浪,非得把满堂文武颠簸得七荤八素不可。

    “泮儿,可愿意?”

    大王果然不安常理出牌,竟低头问旁边的小家伙,毫不在意男子拒官不尊,也不在意小公子的年龄。

    “抱抱。”

    杜轩以行动作答,使出求抱抱必杀技,一把扑进男子的怀里。

    大王当即宣布,新设学馆供先生居住,专授公子泮。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