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凤鸣天下最强嫡长子 > 第七百五十章:朝会(3)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科举。

    政务人才稀少,一直是凤鸣的短板。

    虽然秦骁有召唤英灵的系统,可对于庞大的凤鸣帝国而言,以秦骁目前的英灵数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异世之中,有庞大的人才储备,亟待秦骁去发掘利用,就以凤鸣而言,数千万凤鸣百姓之中,何尝没有第二个徐庶?

    别的不说,成英、留名、都岭之流,亦是臂助!

    先前秦骁在云遥广开学府,推行教育,就是为了为人才孕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土壤,让科举的推行实施,提前做出铺垫。

    如今五年已过,学府犹如雨点般在凤鸣各地盛开。

    人潮涌动间,各种见识不凡的年轻人纷纷进入社会,开始崭露头角!秦骁自当从中优选,择出良贤怀德之人进入朝野,为凤鸣效力!

    但科举说起来简单,实则需要注意考究的地方良多。

    打个比方。

    凤鸣幅员辽阔,地域难免差异。

    云遥三州学府最多,学风最浓,随着北迎城的建立,凤鸣近半人口皆汇聚于此。

    而河阳之地经历秦允镇之乱,民生凋零,已不复往日荣光,加之是世族旧地,观念陈旧。

    至于白桦、东望两地,更是偏远贫瘠,尤其是东望身处沼泽蛮夷之地,民智未开。

    若推行科举,如何立卷?如何设题?

    是因地制宜分州开卷,开始一视同仁全国统一?

    这都是问题。

    其次,科举的公平公正性,不容置疑!

    虽然许多旧的贵族豪门已经在战乱之中消亡,但新的阶级亦会随之出现。科举固然有诸多好处,但同样,也会加速阶级固化,被科举选中之人,会脱颖而出。

    身居高位,手握权力的他们会在日益壮大的社会体系之中,站稳脚跟,拥有自己的朋羽,发展自己的家族,继而成为新的门阀豪强,并最终抱团,成为一股足以和皇权抗衡的力量。

    有句话叫做观史可见兴衰。

    可当你多看了几遍史书,便会发现,人总是不长记性。

    人性二子,不可避免。

    许多最美好的事物诞生于百姓最朴实的期盼,却被毁于人类最卑劣的欲望。

    秦骁尚在,自当要为子孙后代,为凤鸣万古,走出一条可以循规蹈矩的路来。

    即使凤鸣今后昏君迭出,权臣横行,他至少也要保证,国家机能可以正常运转,天下百姓不会因此获难。

    这个梦想很美好,很苍白。

    秦骁愿始于足下。

    “凤鸣九州大到城池县镇,小到乡野村洼,皆已设立学府,用于学识的传播,凡十六岁以上的孩童青年皆可在学府处免费报名参加科考;根据各地这些天传回来的数据保守估计,今年的考生数量,恐有二十余万人……”

    “各地已设立大小考场一百零三座,考场配备城卫军监守,星火众巡视,各地县衙郡守负责操办,由都城北迎派遣专门的官员运送试卷以及监考,确保监考事宜的万无一失!”

    王朗做事,十分考究细致。

    科举事宜,事关重大,关乎凤鸣之根本,容不得半点马虎。

    之前,他就将科考试题呈于秦骁查看,在确定试题无误后,方才令监造司分开印刷,印刷出来后用蜡油封口,交予城卫军严加看管。期间任何一个步骤都有人复杂,有人可追查!

    但凡出了纰漏,不仅该条线的试卷全部作废。

    所牵连之人,尽当斩首!

    其家眷族系,一应逐出凤鸣,永不录用!

    “善!”

    听着王朗不分巨细的将科举事宜讲述清楚,秦骁微微点头。

    不得不说,王朗确实做事周全,环环相扣,乃至于秦骁一时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科举事宜事关重大,并非我一人之功,奉孝也相助良多!”王朗沉声道:“这试卷分开印造的提议,便是出自奉孝之口……”

    “不错!”

    秦骁频频点头,对王朗和郭嘉的办事效率十分满意。

    王朗稳重老持,郭嘉心思刁钻,两人配合,相辅相成。

    “对了,之前安排给你们两人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秦骁突然问道。

    郭嘉和王朗对视一眼,立马意会。

    当即道。

    “臣等已经办妥。”

    “好!”

    秦骁大笑一声,摆手退朝。

    “今日事毕,景兴,郭嘉,你们留一下。”

    待众人退去。

    大殿之上只剩下秦骁,王朗,郭嘉三人。

    秦骁颇为好奇的问道。

    “之前我令你们二人在试卷末尾各出一题,不知你们出了什么题?快拿过来给朕瞧瞧。”

    王朗和郭嘉纷纷从袖中拿出一份锦书呈上。

    秦骁赶忙接过来一看。

    只见王朗写的是关于凤鸣时局的论证。

    郭嘉所书的则是凤鸣今后的发展方向。

    前者注重现在,后者展望将来。

    “你们倒真是有趣。”

    秦骁笑吟吟的从袖中拿出第三份锦书。

    上面赫然写着周瑜所出的考题。

    “凤鸣海防的外扩和取舍?”

    看了考题,王朗和郭嘉面面相觑。

    三个人,三个截然不同的方向,所挑选的则是三种截然不同的人才。

    内政,外交,军务。

    “你们觉得是因地制宜好,还是一视同仁,全国统一卷面好?”秦骁最后问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是平等,还是公平?

    对于这个问题,郭嘉和王朗的态度十分统一。

    “臣等以为,当全国统一卷面。”

    “凤鸣振兴途中,需要的是可堪大任的砥柱,是众所公认的能人!亦是一视同仁的严苛法度!因地制宜,不适合现在的凤鸣!”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的。

    人高低有别,贵贱有分,有人家财万贯,有人一贫如洗,有人身体健全,有人残缺不堪……

    有人身居高位,有人地下云泥,若是因地制宜,最后到底是造福了百姓,还是他人,犹未可知。

    既然如此,秦骁何不在这件事情上绝对的公平?

    即使这对于弱者而言十分残忍。

    可,确是如今的凤鸣,所迫切需要的。

    日后,随着学府教育资源的遍及,朝野对于凤鸣各地学府建设的推动,科举制度或许会进行相应的改变,比如对草原部族、东蛮北望,乃至于九妻岛上的百姓进行照顾;会对底层百姓进行便利,让他们可以平等和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进行角逐。

    但现在。

    还不行!

    能者居之,自古如此。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