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五百三十七章 诛仙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开封。

    三万来自辽西,三大营的精兵,虽然不属于同一处,但都是忠顺王带出来的。

    皆是忠顺王的老部下。

    配备有大量的佛朗机炮,鸟铳,装备三眼火铳的骑兵,车兵,属于当下最精良军队。

    皆是军户出身,完善的组织。

    反观流民军。

    龙在前出山后,兵力大涨,同样有百战老兵,但是兵备不如忠顺王,组织力也不如忠顺王。

    连他都是如此,何况其余跟着他顺水摸鱼的其余流民军。

    龙在前带着主力围攻开封,其余的流民军攻打周边各地,互相配合作战。

    也是从陕西流传下来,形成的默契。

    犹如狼群战术。

    老弱病残牵制地方,让地方形不成合力。

    忠顺王进入河南,首先遇到的就是这些流民军,犹如砍瓜切菜,战斗力吓住老贼们。

    从山东曹县进入河南考城,消灭数千流民军,渡过黄河,打退了宁凌,睢阳卫的流民军。

    然后就是杞县,陈留。

    一路平推直往开封。

    “点子扎手,扯呼。”

    情急之下,连黑话都说了出来。

    “还在开封的新王怎么办?”

    “狗官兵厉害,各安天命吧。”

    “新王命大咧。”

    新加入龙在前的流民军,吓得四散,准备逃离开封府,不敢与忠顺王作战。

    此时。

    龙在前已经知道南边传来的消息。

    不过他并没有重视。

    北地不缺马。

    马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就算粮食短缺的时候,龙在前也没有杀马。

    活到现在的流民军,都没有杀过马,老贼寇更是人人有马。

    没马的义军,早已被官兵消灭。

    “对方火器虽然厉害,但火器才能打几发,咱们骑兵多,一口气冲过去。”

    龙在前说道。

    怕死?

    现在的老贼还真不怕死。

    只是他们不会无意义的死亡,当需要打硬仗的死候,老贼们真能顶着伤亡冲锋。

    众将颇以为然。

    于是。

    新王带着马步兵五万余,主动赶赴陈留,与忠顺王决战。

    炮火连天。

    刀枪林立。

    军备森严。

    冲了一次又一次。

    留下了遍地的狼藉,流民军大败。

    “彩。”

    “彩。”

    “彩。”

    打了大胜仗,忠顺王下令,犒赏驻军,牛羊送入营中,军中兵士高呼,士气高涨。

    “虽然我们得胜,但是贼寇委实厉害,不可小觑,必须乘胜追击,不给贼首卷土重来的机会。”

    图门叹道。

    前番战场上,贼寇们毫不畏死,一次次冲击己方的阵地,换做普通的军队,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

    忠顺王点点头。

    此次和所谓的新王交战,让他入山东以来,对贼军的印象大为改变。

    难怪各地拿贼军毫无办法。

    “我们从登来急行军,一路千里,总算解除了开封之围,但是人仰马疲,休整一夜,等天明再追击。”

    忠顺王派了大量的骑兵,咬死了乱军。

    除非乱军放弃步兵,不然跑不了。

    失去了步兵,乱军又恢复成去年的旧势,成为了落水狗,只能四处逃窜,至少动摇不了社稷。

    “本王已经命令刘明先,李坚二部南下,断贼军的后路,他们二人不敢违背本王。”

    听到忠顺王所言,图门笑了。

    还有四川的程之信,听说那家伙野心大了。

    忠顺王很早就派人联络他,让他北上与忠顺王合军,与其余二部,四面合围贼军。

    他竟然以四川贼寇田永命未平,不易放弃为由,拒绝遵忠顺王的军令。

    这点是图门万万没想到的。

    谁给他的胆子啊。

    真以为贼寇能翻天,认定了时局,枉顾了自己的性命。

    忠顺王必不饶他。

    ……

    登来叛乱,京师戒严。

    第二日。

    来自京师的急报,令忠顺王收起了笑容,满脸严肃的命令,大军追歼贼军残部。

    龙在前带领残军,在黄河边孙家渡口,被黄河对岸的官兵所阻,无法渡河。

    绕郑州城下,在虎牢关被刘明先所阻。

    又变道往南,在大舟山被李坚所阻。

    按照忠顺王的计划,程之信北上,正好可以在新郑断绝贼军的后路,可惜忠顺王没想到程之信会拒绝他的调令。

    龙在前绕了个大圈子,忠顺王率领本部大军,已经南下抵达了尉氏。

    形成了三面包围。

    本来忠顺王在东面,现在到了南面。

    而东面留下了空档。

    龙在前流窜了十余年,有敏锐的洞察力,于是带领残部返回开封的方向。

    双方犹如猫抓老鼠,兜兜转转之间,竟然又回到了开封城一带。

    可惜。

    忠顺王布置严密,虽然错信了程之信,半个月的时间下来,又很快补足了漏洞。

    各军合围龙在前于朱仙镇。

    朱仙镇已成了流民军的绝地,无路可逃。

    明明胜利在望,忠顺王的面色却越来越难看,图门受忠顺王之命,消失在了大营。

    “如果你们要投降,还是那句老话,割下咱的头颅,当做你们买命钱。”

    新王笑道。

    仿佛真的不在乎自己的脑袋。

    投机的贼寇,能跑的早就跑了。

    十几年来的忐忑,为龙在前创造了很多磨难,但也为他打造了一支坚定的军队。

    绝地之中,无人选择投降。

    反而爆发了死志。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爷爷还赚了。”

    “这辈子跟着新王走到今日,已经没有遗憾,死得其所。”

    于是。

    小小的朱仙镇,官兵竟然攻不下来。

    一波波的攻势,皆被流民军打退。

    那股同归于尽的打法,连官兵们也胆寒,士气滑落,无人愿意攻城,形成了对持。

    “反正已经包围了贼军,他们手里能有多少粮食,不投降那就饿死他们。”

    “对啊,没必要浪费士兵们的性命。”

    刘明先不愿意再战。

    李坚也不愿意。

    忠顺王看着远处的朱仙镇,城头飘扬的旗帜,大大的“新”字,看上去那般的刺眼。

    最近很多事情,为了不影响军心,只藏在他的心中。

    登来的事情,让京城慌乱。

    下达的旨意杂乱无章,让南方派兵北上,让他带兵拱卫京城。

    又担忧乱军,再下旨让他先消灭乱军,然后撤师回京。

    旨意下的匆忙。

    如今的形势,京城局面一日坏过一日。

    粮资未备。

    没有统一的调度,南方军失去了秩序,有的第一时间抵达了京城,还有得连境内都未走出。

    忠顺王害怕。

    金江军早不动晚不动,偏偏这个时候动。

    以他对唐清安的了解,对方不是这么急躁的人。

    金江军真的反了吗?

    他不知道。

    其实真要是金江军作乱,就这种杂乱无章的态势,多少急匆匆赶来的南方军,也只是羊入虎口。

    因为金江军可以轻易的以多攻少,保持绝对的实力。

    哪怕浙江兵,福建兵也不行。

    不是他们战斗力不行,是朝廷的组织力不行,发挥不出原本该有的作用。

    打仗又不是打架。

    打仗更需要组织,哪一方组织的越完善,充分的发挥优势,谁的胜率越高。

    金江军到底形势如何,京城探不清楚,也不敢去赌。

    但是。

    忙急忙慌来救驾的南方军,遇到了没有粮食吃的窘况。

    大周国土太广阔。

    不像草原的生态,只需要带着足够的牛羊,“粮食”自己能跟着军队走。

    走到哪打到哪里。

    农耕文明犹如生产线,不能缺少其中一环。

    需要充分的组织力,才能为大军供应粮食。

    而大周当下的国情,生产力本就没有绝对优势,组织力又如半废一般。

    所以北方的军队只能在北方打仗,例如九边,甘肃,青海,东北。

    南方的军队,只能在南方打仗。

    例如沿海抗倭,广东平乱民,打安南,打缅甸,前后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军作战。

    除非有难以解决的敌人,才会调动全国的精兵。

    例如辽东萨尔浒之战。

    大量南方的精兵,千里迢迢行军到东北,第一时间寻机与蛮族决战,因为耽搁不起。

    为了减少客军长途运粮的消耗,促使本地兵与客兵联合,对敌速战速决。

    否则呆的越久,对本地越不利。

    因为只靠一地,是供应不起大军作战的,而十馀万大军以及无数的民夫,内地运粮到东北,大周积弊众多,同样承担不起。

    所以。

    年前的形势,本应该供应给忠顺王大军的军粮,犹如胡椒撒面般,供应给了十馀万南方军。

    原本为三万兵,和运送粮食的民夫准备的粮食,是够他们吃的。

    但是不够十馀万兵和民夫的吃食。

    最后的结果就是忠顺王军中无粮吃,十馀万护卫京畿的南方军也没粮食可以吃。

    大家都吃不饱肚子。

    后果就是部分南方兵一哄而散,部分南方兵看见形势不对,退了回去,还有部分南方兵从民间抢粮。

    这个怪谁呢。

    真不好说。

    怪南方兵?总不能说饿死自己吧?

    北方的流民,为了不饿死,起义反抗朝廷,南方的兵也是老百姓,同样不愿意眼睁睁饿死。

    怪朝廷?

    朝廷也很无辜。

    金江军作乱,难道因为没有准备,就不调兵护卫京畿,眼看着亡国不做任何动作?

    怪金江军?

    金江军真没有造反。

    这就叫做天时。

    按照古人的说法,又称之为国运。

    忠顺王是急死的。

    三万带出来的精兵,压着十馀万的乱军打。

    民军终归是民军,总体上还是战备稀缺,不如忠顺王从辽西军,三大营挑选出的精兵。

    只要再给忠顺王两个月。

    任你是龙在前,还是田永命,都得死在他手里。

    上天向他开了个玩笑。

    部下们不愿意打,忠顺王不敢告诉他们实情。

    缺粮。

    先从友军缺起。

    刘明先,李坚等将领,先是通报了一番,过了几日在次向忠顺王告急。

    内忧外患,忠顺王要求继续攻击朱仙镇。

    拿下朱仙镇就放粮。

    人们还以为是忠顺王对他们前番态度不满,无可奈何督促军队重新攻城。

    但现在朱仙镇的数万流民军,是上千万流民中最硬的骨头。

    要打败他们,那就要杀死他们。

    哪怕官兵火器厉害,朱仙镇城墙残品不堪,坍塌无数,可攻城中,还是杀敌一千自损六百。

    一日又一日。

    粮荒终于引起了恐慌。

    士兵们没有流民们必死的觉悟,因为两者的诉求不一样。

    各将天天求粮。

    至此。

    忠顺王威信渐失。

    冬日里,西北有粮吗?

    没有。

    有粮食的大户,早就被流民们抢空。

    地方没粮,朝廷没粮。

    朱仙镇的流民军手里还有粮吧,但是现在官兵已经无力发动进攻。

    三日不吃饭就没了力气。

    七日不吃饭,摊在地上站不起来。

    忠顺王用尽了手段,想尽方法自救,撑了一个月,在大军崩溃的前夕,死了。

    人们都说忠顺王是急死的。

    因为他不死,大军还是得崩溃。

    忠顺王死了。

    消息立马传开,数万精兵一哄而散,有的人直接投降了民军,讨要口粮。

    有的在营地中等死。

    两种结果。

    跑,没人有力气跑。

    数万精兵,尽入龙在前之手。

    谁让其余的民军见忠顺王厉害,各个都不愿意抵抗逃跑,只有龙在前留下坚守。

    边军精锐,义军精锐,东北与京畿精锐。

    龙在前手里的大军,已经不再是民军,而是包含了北方大地的精锐。

    来自于官和民。

    开封二次被围。

    不日。

    开封城破,龙在前屠近城中勋贵官员乡绅,拿出粮食缓解了大军的粮荒。

    从开封跑到归德府,处处下跪磕头的图门,闻之,自缢。

    两名随从分了银子跑了,无人为其善后。

    老更夫撞见,把其埋在城外的乱葬岗。

    夜间。

    乱葬岗处处绿光。

    ~~~~~~

    登来上报。

    不是金江军作乱,是金江军内部叛乱,叛乱部队已经被龙山大营消灭。

    可是。

    已经无用。

    几个月间,能发生太多的事情。

    ……

    “平辽侯是何意?难道不愿意见杂家?”

    来祝贺的六科给事中回去了朝廷,太监中留下了一人。

    林如海不方便出面,由朱文接待太监闾礼。

    “公公老家是南方何地?”

    朱文避而不谈,转移话题。

    “诶,你怎么知道杂家来自南方?”

    宫中的太监,一般自称咱家的,多半来自于北方,一般自称杂家的,多半来自南方。

    朱文和林如海闲聊的时候,听林如海说起过。

    大部分太监也是普通人。

    普通人都爱财,何况去了势的太监,他们相比寻常人,更加的爱财。

    百姓们有后,太监可无后。

    晚年出宫靠着侄子,那也得有钱才行,不然谁顾得上太监。

    林如海以前负责扬州的盐政,不光要和官员打交道,勋贵和太监都是座上客。

    根据林如海的透漏,太监不容易打交道,因为他们不重外面人的感情,更重利益。

    想要用情谊交好太监,属于难上加难。

    最好的法子,就是和太监聊老家,从家乡谈起,利益往来才算打开了口子。

    而通过太监的自称,就能判断出太监来自南北,打开双方的话题。

    林如海说了很多。

    朱文按照林如海的方法试了试,果然效果不错。

    太监闾礼好奇的追问,一番交谈下来,气氛才逐渐缓和,两人能正常的交流,逐渐清楚了太监的来意。

    ……

    唐清安穿着长衫,在院子里散步。

    具体的事物,由下面专职的官员去做。

    担心官员做不好,只顾享受,则有督查司,巡道司去核查督查,担心官员同流合污。

    那就不用做事了。

    官员都同流合污起来了,说明社会风气已经败坏。

    该想的就是如何治理社会风气,从源头上来治理,否则也只是浪费力气而已。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别小看这句名言。

    直到朱文带来了消息,唐清安让朱文坐下说话。

    “闾公公应该是皇上另有交代,不方便对外说,所以要和将军私下见面。”

    “应该是何事?”

    唐清安问道。

    朱文摇了摇头。

    “闾公公口风紧,问不出来。”

    “我猜测应该是迁都的事。”

    唐清安了然。

    忠顺王的死因,有人说是金江军引起的。

    对此。

    唐清安懒得理会。

    忠顺王府送来的礼单,唐清安照单接下。

    人去事了。

    收下了忠顺王府的礼品,代表了他不会记仇忠顺王,否则忠顺王府的家人,恐怕会更慌乱。

    不但如此。

    他还让人告知陈德言,如果能找到图门的尸骨,要好生安葬一番。

    此人。

    对得起大周。

    是大周的勋贵,贾府一家对不起图门一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