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被坑惨了!老爹居然是汉武帝! > 第81章 要想富先修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朔镇的发展可以用飞速来形容。

    这离不开刘大海在每期报纸上都要提一嘴元朔镇。

    这座新生的城市,已经被炒的十分火爆,不少商贩都慕名而来。

    而每次他们来到元朔镇,都能带回去一批稀奇古怪但又十分好用的商品,赚的盆满钵满。

    于是他们更愿意前来元朔镇做生意了。

    大量商人的涌入,让元朔镇额外的百税一收入了大量的钱财。

    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的是否迅速,还有一个标准就是人口流动速度和常住人口数量。

    现在的元朔镇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人。

    除此之外,每日都会有千余人从大汉国各地赶来元朔镇。

    刘大海认为这些人都是有眼光之人,也是那些率先发现商机之人。

    毕竟他已经在报纸上不止一次宣传过元朔镇了,而且元朔镇有如此多的产出。

    稍微有点商业眼光,就知道元朔镇未来肯定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商业重城。

    况且,大汉国的第一个工厂,就建立在元朔镇。

    刘氏方便面厂,为元朔镇居民提供了一万多个就业岗位。

    每日能够产出近百万袋方便面。

    就这,还无法满足每日前来的商人购买需求。

    工厂还在扩大,刘氏辣条厂也是如此。

    刘彻第一次见识到这种商业行为,对此大为赞赏。

    而且,最让刘彻称赞的是,这几处工厂的收益,大海拿出来了一半利润,用于回馈元朔镇的发展和元朔镇的居民。

    也就是说,那实际上算是元朔镇的产业,而非个人或者家族。

    这种新型商业行动,让刘彻极为在意。

    若是能够推广开来,大汉国将会是何等富裕?

    元朔镇的律法十分严明,凡是三次触犯律法者,将会被赶出元朔镇。

    这让元朔镇基本上能够做到令行禁止。

    虽然街道上繁忙异常,但不法之事极少发生。

    刘大海看着东方朔送来的户籍薄,虽然几处工厂每日都在扩大。

    元朔镇的各种建筑也需要大量人口。

    但事实上,元朔镇已经不太缺人了。

    也就是说,那些新来到元朔镇的人,不能像之前一样,来到这里就有工做,有钱拿。

    不过刘大海已经率先预料到了这种事情的发生。

    他没有打算以元朔镇一己之力供应整个大汉国的需求。

    但他刘氏出品的产能,必须要能够满足长安城和关中繁华大城的需求。

    所以刘氏工厂依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扩建。

    而今,主父偃已经上谏,迁徙郡国豪杰及资产三百万以上者于茂陵,以内实京师,外销奸猾。

    虽然在刘大海看来,这种强行把富户聚集在长安周围的做法是无用的。

    但是刘彻自然不会听从他一个个小小元朔镇廷掾的意见。

    而且,把那些富户迁徙到茂陵,对元朔镇的发展是有用的。

    元朔镇距离长安城大约二十公里左右,而茂陵距离元朔镇也有三十公里。

    如此一来,元朔镇周边,就有三处繁华区域。

    一是长安城,二是关中地区,三是茂陵。

    所以,元朔镇不但要建成大汉国的工厂聚集区,还要有一片足够繁华能够吸引周边勋贵们的区域。

    而随着元朔镇的不断扩大,修路这件事情就不得不被提出来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肯定是对的。

    交通运输的便利,才会吸引更多商人前来。

    而今日,刘大海就把元朔镇最大的十家商队请到了镇衙之中,和他们商量修路之事。

    一同在的当然还有东方朔和曹襄。

    不得不说,有了东方朔,元朔镇除了决断事件,其他的根本就无需曹襄和刘大海多管。

    只是让曹襄和刘大海没想到的是,东方朔把那户籍记录新法上呈给陛下之后,居然请求以后跟着平阳侯和元朔镇廷掾继续治理元朔镇。

    曹襄和刘大海虽然有些意外,但更多是惊喜。

    有了东方朔,他们能偷大懒了。

    而且对方除了喜欢资助那些女性,基本上没有其他瑕疵。

    刘大海扫视着在座的十个大商人,然后淡淡地道:“不知诸位对元朔镇日后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一众富商闻言开始侃侃而谈。

    虽然坐在他们面前的三人中,有两人年纪不大。

    可是没人敢小觑他们。

    一个是当今平阳侯,深得陛下宠爱。

    一个一手建立了这元朔镇,似乎还是出自山门,无数新鲜事物,全部出自对方手中。

    原来来此行商的还有几位大商,可是他们仗着自己有钱,又有靠山,无视这元朔镇的律法。

    最后,他们被永久拉入了黑名单。

    而且,听闻他们背后的靠山也抛弃了他们。

    也正是那几支大商队的遭遇,让其他商队不敢违反这元朔镇的律法。

    毕竟,这元朔镇的产出,能让他们赚到太多钱财了。

    见一群商人都在吹嘘元朔镇日后必然成为一座大城,刘大海摆了摆手。

    随后道:“如今陛下迁富户于茂陵,我元朔镇周围就有三处富庶之地,

    如今我想休整一番我元朔镇到这三处的道路,不知几位觉得如何?”

    刘大海没有拐弯抹角,这些富商若是答应就是他们有眼光,若是不答应也没关系。

    到时候自己收过路费也得把修路钱给收回来。

    他修路可不是给些商人免费用的。

    几名商人对视一眼,然后有人就道:“不知廷掾打算修何等路?”

    刘大海闻言直接把自己绘制的纸图拿了出来道:“你们看,我打算修双向道路,一边来一边往返,互不干扰。”

    “此外,这每一边能容得下四辆马车并行,马车车道外还要留一定的专供人行的道路。”

    一众商人看见刘大海要修的道路,一个个都拍手称赞。

    若是全大汉都是这种道路,那他们行商将会方便太多,而且赶路时间也会大大减少。

    只不过想要如此修这道路,花费肯定也不小,他们自然知晓刘大海叫他们来的目的。

    此时其中一人道:“廷掾,容小人斗胆问一句,这元朔镇到茂陵和关中的道路我觉得没问题,可是道长安的道路,你们找陛下背书过了吗?”

    毕竟元朔镇离长安城太近了,若再有如此便利的道路,万一廷掾有不臣念想,这……

    曹襄闻言怒道:“你个狗日的是不认得老子吗?我坐在这里就是代我舅舅传信的,修个路你怕什么?”

    那名商人急忙向曹襄赔不是,说自己多虑了,同时第一个决定愿意出资修这三处道路,不过他们要较其他商队有优先使用权。

    刘大海自然不会拒绝,而是看向了其他几支商队的代表。

    其他几支商队仅仅思考了片刻,就选择同意了。

    反正也不算很远,而且也不可能只让他们这几支商队出钱,这么一算,应该不是很耗费钱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