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封神后传之佛道之争 > 第八十四回 佛陀证道收俊才,天帝遭困盼消灾

第八十四回 佛陀证道收俊才,天帝遭困盼消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就在悉达多与魔王波旬交战的过程之中,这方天地逐渐地将诸多功德加诸其身:

    初夜,他获得宿命通,能够知晓自身及三界六道众生百千万世的宿命及其所作之事?。

    中夜,他得到天眼通,能够看见三界六道中一切众生的生死苦乐之相,以及世间一切事物的形色,无有障碍。?

    后夜,他证得漏尽通,能够断尽一切烦恼,摆脱生死轮回,自在无碍?。

    在他悟道的刹那,太子同时体验到了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无比的寂静,另一方面是无限的光明。这种寂静不是死寂,而是充满活力的寂静;这种光明不是刺眼的光,而是柔和的智慧之光。

    六种异色光明从他的身上放射出来,照亮了三千大千世界。

    这六色光芒分别是青、黄、赤、白、红、绿,代表着不同的证悟境界。这种光明不是普通的肉眼可见的光线,而是觉悟智慧的显现,象征着无明黑暗被智慧光明所驱散。

    此刻,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幽冥地狱,三千世界尽皆被佛光普照。天神观之,纷纷赶来菩提树下参拜;地狱众生,此刻也得到了安宁。

    紧接着,大地发生了六种震动:震、涌、击、动、吼、爆,这象征着无明业力的根本动摇。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当觉悟者出现,无明被打破时,整个世界的无明黑暗都随之而震动。

    更奇妙的是,所有的植物都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状态。菩提树下的草木都向佛陀的方向弯曲,表示敬意。无论什么时候开放的花朵,此刻都竞相绽放;无论什么时候结果的树木结,此刻都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而天空中也出现了种种祥瑞,诸天纷纷扬扬地散花,悠扬动听的天乐声此刻也不绝于耳。

    此刻太子已经成为佛陀,他的气质已经完全改变了。他的面容变得祥和慈悲,举止充满威仪,言语流露智慧,全身散发出金色的光芒。

    少顷,天界之主帝释天率领天界众神赶到菩提树下,恭敬地观看这个不同寻常的时刻。

    可就在这时,佛陀却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大惊失色的话语:“我所证得的真理太深奥了,众生沉迷五欲,难以理解。不如我就这样入涅盘算了。”

    众人连连上前劝阻,帝释天邀请佛陀为众人说法,“世尊,请为众生说法吧!世间确实有些人生具慧根,一听佛法就能开悟。如果佛陀不说法,这些人就失去了得度的机会。”

    佛陀慈悲为怀,答应了诸天的请求。不过他说:“尔等可先行散去,我要先好好思考一番,待得时机成熟,自会开坛论讲。”就这样,他在菩提树下又待了整整四十九天。

    这四十九天里,佛陀每七天换一个方向打坐,又陆续证得了几项神通:

    天耳通:能够听闻三界六道中众生苦乐忧喜的语言,以及世间一切声音,无有障碍;

    他心通?:能够知晓一切众生的心中所思所想,无隔无碍;

    神境通:能够自由无碍地游涉往来于三界六道,随心所欲地现身?。

    这三项与之前所悟相贯通,统称“六通”。此时的佛陀,已经可以自由自在地往来三界六道,听到一切想听到的东西,知道一切想知道的事情。

    此刻的他,若想离开这方天地,回归盘古世界,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拦他。

    但是,此刻的多宝道人却已经不再满足于就此回去了,自己经历万载修炼、百世轮回才得到今天的结果,着实来之不易,他想要利用这个身份,在这天竺世界好好培育自己的势力,以后回去面对燃灯众人,自己才更有战胜的把握。

    于是,他依然是按照佛陀的思想来行事,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使自己手下聚集更多的有能力的人手。

    而眼下,众神都请求自己讲法,这个机会自然不能错过。所以,这四十九天中,他的心中也思考着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让深奥的佛法,变得简单易懂,让所有众生都能领悟?

    这四十九天,佛陀都在思考着“十二因缘”和“四圣谛”的道理。这些都是他悟道时了悟的真理,但要向众生解释清楚谈何容易?

    他观察到,众生的烦恼有深有浅。有的人执着于色欲享乐,有的人迷恋神通感应,有的人执着于清净寂灭。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来度化,必定事倍功半。

    于是他想出了"五停心观"的修行方法:对贪欲重的人教导不净观,对嗔恨重的人教导慈悲观,对愚痴重的人教导因缘观,对散乱重的人教导数息观,对我执重的人教导界分别观。

    四十九天后,释迦牟尼来到鹿野苑,为他当初苦行之时结识的五位同道初次授课,此亦称为“初转法轮”。

    他用最浅显的语言,讲述了"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道理。五人一听就开悟了,成为佛教史上最早的僧团,号称“五比丘”。

    从此以后,释迦牟尼走遍印度各地说法度人。他根据不同众生的根机,讲说不同层次的佛法。有时说因果报应,有时谈玄说妙,有时默然不语。他就像一位大医王,用种种方便法门治疗众生的心病。

    而他的追随者也日益增多,到他证道的第五年的时候,其追随者已达千余人。

    此时,他收到了他的父王——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邀请,邀请他回国讲经。

    他带领门人弟子来到故国,并没有回到王宫,而是带着大比丘们住进了附近森林里的尼拘律园精舍。

    没办法,净饭王只得带人到森林中去见佛陀。那个时代的出家人穿的是粪扫衣(用别人丢弃的破衣服、破布拼接缝制而成的袈裟),住的是森林中的树下、山洞里、或者石头下,一年中只有在雨季的三个月,才在信众供养的屋子中安居,不外出行脚。

    离家修禅十多年的儿子,如今功成名就回乡,竟然是这幅光景,净饭王看了心中极为难受。

    第二天,佛陀依照惯例,和众比丘们分别托钵到城里挨门乞食。消息传到宫里,净饭王大为心痛,于是急忙地来找佛陀,他说:“我的孩子啊,你为何要像乞丐那样,向人乞化呢?你实在辱没我了!”

    佛陀回答道:“大王啊!这是我的祖先的遗规呀!”仅是这样的解释,净饭王是不会理解的,因此佛陀又说:“我们出身的王族和士族,如今当然尚未沦落到要做乞丐的地步。”

    佛陀接着作了一个微笑,又说:“您和您的王族,的确应以荣誉为首。可是,我的祖先,是过去的诸佛,与我的所作是相同的。”

    也就是在那天,佛陀为了会见以前的妃子耶舒陀罗,在两位弟子的陪伴之下,到了王宫。

    耶舒陀罗见到披着粪扫衣的释尊,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扑倒在释尊之前,抱住释尊的双膝,呜呜地哭泣。

    此时的释尊,扶起了耶舒陀罗,给予她安慰,用亲切的语言,向她宣说了佛陀的教法。

    那一番话,在她心中深深地留下了佛陀的慈悲,因此,当她离开佛陀以后,她便替小王子罗?罗穿起了华丽的服装,来见释尊。

    这位少年,受了母亲的指导,见到佛陀,便问:“父王啊!我于何时能成为国王,承袭释迦族的王位呢?请您给我继承吧!”

    佛陀听了此语,便牵了罗?罗的手,离开王城,把这少年带到了他和他的弟子们所住的尼拘律园,并且向他说:“你希望继承的东西,那不是永恒的,而是容易引发苦恼的东西,这样的继承,我早已不能给你了。但是,我在菩提树下所得的诸宝,可以成为你的东西,那是能让你永远继承的。”

    然后,佛陀便把这位少年王子,交给了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小罗?罗也成了僧团中最早的小沙弥。

    佛陀回国的七天当中,佛陀用佛法度化了释迦族,他的父亲闻听佛法后即证得罗汉初果“法眼净”,虽未能解脱生死,但已解脱在望,涅盘可期了。

    很多释迦族的青年也都跟随佛陀出了家,其中包括佛陀的堂兄弟提婆达多、阿难、同父异母的难陀,释迦族贵族理发师优波离也在其中,后来成为教团重要人物,是精通戒律的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佛陀的母亲在他出生后七天便即去世,他由姨母大爱道养大成人。

    在许多释迦族青年出家后,大爱道希望自己也能出家,于是与释迦族的五百名女子一起到佛陀的跟前请求出家,但一直未获得佛陀准许,多次请求无效。

    后来大爱道请求阿难帮忙,在阿难的斡旋帮助下,佛陀终于答应了请求。但顾虑到出家女众与出家男众的的不同,佛陀制定了两者往来的严格规定《八重法》(即八敬法),限令出家女众终身守持。

    大爱道等五百释迦族女子接受了佛陀制定的八敬法,遂得出家,后来她们都证得了阿罗汉。

    随着佛陀的影响越来越大,众人开始尊称他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而此时,释迦牟尼座下,不仅门人数万,还聚集了十大弟子,这十人根据各人喜乐,各自执掌一项法门,又称“释迦十圣”:

    智慧第一:舍利弗,屡次催伏外道;

    神通第一:目犍连,得天眼、天耳、他心通,地狱救母;

    头陀第一:摩诃迦叶,行十二头陀,能忍受苦行;

    天眼第一:阿那律,只因为佛陀讲经时瞌睡,因而发誓永不闭眼,因而导致肉眼坏死。其肉眼虽坏,却证得天眼通,能见十方世界;

    解空第一:须菩提,恒好空定,能通达空之义理;

    说法第一:富楼那,说法的效果最好,跟随他而证道果入涅盘度化者九万九千人;

    论义第一:迦旃延,长于将佛略说之法义详细分析说明,甚益于弟子们对佛法之理解;

    持律第一:优婆离,奉持戒律,无丝毫触犯之处;

    密行第一:罗?罗,不坏禁戒,能诵读而不懈怠;

    多闻第一:阿难,能知时明物,所至无障碍,所记忆不忘,故多闻广远,又堪忍奉上。

    而此时,在天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情:阿修罗王和帝释天打起来了!

    这阿修罗族,乃六道众生之一,也是天龙八部众神之一,说他们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说他是鬼蜮,可是他却有神的威力神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