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 > 第685章 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

第685章 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好忽悠了。

    咳,他们什么也没说。

    但不只是唐朝,应该说历朝历代所有人都知道,虞美人虽然平时摆烂、促狭,说话难听,还贼啦气人,动不动就创飞那么一二三四五六七个人。

    也不是什么神仙下凡,更不能给他们下包子馒头雨,但天幕的存在,还是让他们觉得安心。

    最直观的就是,那些看似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配了一打设计图的各种农具,搭配各种肥料防病虫害加大产量的方法。

    还有就是,虽然明君昏君的故事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但对于他们来说,怎么就不能在故事中总结经验了,反正天幕都这么说了,你们也别想忽悠我。

    虞美人挂在天上也有段时间了,本来因为时间而并不明显的改变,到他们现在也能见到一些成果了。

    大概是,我们有子孙后代跟我们唠嗑,给我们讲故事,教导我们从前连听都没听说过的知识,你们有吗。

    你们没有,嘿嘿嘿,没错,我们就是那个最特殊的,抬头挺胸

    有了这一份认识,他们看天幕就更加亲切了,对天幕说的那些故事(划掉),是明君的事迹听得那是更加起劲了。

    未来重要,当下也很重要啊,知道自己现在在哪个朝代的,已经开始默默祈祷像是千古一帝那样的(除了汉武帝,最好是唐太宗),也赐给他们一个。

    ……

    对于这个发展,虞美人是喜闻乐见的,并不关心自己又创飞了多少人。

    天知道,自从天幕出现后,自己这套连拉带踩的话术已经十分熟练。

    反正她也不怕,这要是跟那些被她说的人在同一个时代,她还需要担心担心生命安全,现在,呵,都不是一个时空的,她怕个屁,冲了。

    见好就收,虞美人说一句也就不浪了。

    [我们刚才说到哪儿了说完二凤对人才的看重了是吧。

    李世民对制度的完善也很重视。

    所以说我们对二凤的印象,不是他做了多少改革,做出了多少开天辟地的举动。

    而是,他真的很擅长把好的政策,放在正确的位置上,组合起来,带来1+1>2的效果。

    李世民在位期间,在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

    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

    此外,就是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三省六部制处于隋朝,府兵制出自西魏,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均田制出自北魏,租庸调制原本在隋朝,科举制也是隋朝出来的。

    但还是那句话,谁发明的虽然很重要,但谁重视并发展也非常重要。

    而当李世民用自己那双发现人才的眼睛去发现这种政策的时候,他就成功开挂了。

    你也别说其他人不也这么使,没什么创新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这种话。

    前面那句我就问你个极端的,朱元璋在继承元朝的海禁政策的时候,真的没发现什么不对劲吗。

    后面那个我再说句极端的,宋朝那个但凡继承点前朝的经验,何至于成为软骨头,遗臭万年呐。

    你看,有的时候继承不一定好,不继承也不一定能好,一些政策就是放在那里的,有一个能正确发现并应用的领导者,那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儿啊。

    用二凤自己的话说就是,“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征)逝,一鉴亡矣。”

    虽然魏征死后你推了他的碑,但这话还是很对的。

    我们现在很多人印象很深的,都是“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但谁能说“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不重要。

    反正二凤觉得挺重要,于是他就去做了,不说别的,你看看这政策安排,贞观之治,谁能反驳。]

    虞美人叭叭叭一大段话,天幕下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无限循环在啊对对对对,好像很有道理,到底是谁在说唐太宗没有创新,以及这话说得真好,记下记下的无限循环中。

    唐朝。

    李世民魏征君臣俩尴尬对视,然后都默默移开视线。

    二凤简直慌的一匹,别问,问就是有点心虚。

    这种莫名其妙背刺了自己臣子的感觉,怎么想怎么诡异。

    魏征也不说话,虽然按理说他应该表达些什么,表忠心也好,直谏也好。

    但听着天幕,他觉得,也许这事儿可以容后再议,反正天幕正讲的时候,他们也没空分析天幕放出的资料其中内情。

    主要是他没觉得自己跟陛下有什么深仇大恨的。

    但天幕,你能先别提推墓碑的事吗,多晦气啊。

    心里暗戳戳想着天幕结束后,好好研究一下自己跟陛下的晚年晚年矛盾,看看陛下晚年有没有懈怠的魏征心里叹气,面上不显。

    明朝。

    因为欣赏唐太宗,所以听得兴致勃勃,并没有想到自己会被骂,成为被殃及的池鱼的明太祖朱元璋:……

    问他现在是个什么感觉,除了无语就是无语,不是,天幕你是非得点他一下是吗,不念叨一下他,你是浑身不舒服吗。

    有时候朱元璋是真想,天幕对他到底是多大意见?才老是提总是提一次,不提不舒服的。

    宋朝。

    赵匡胤整个人都是麻的,会有种躺平任嘲的感觉。

    虽然这是他那个好弟弟搞出来的事情,但阵图……

    对不起,要他他也会忍不住骂出声的。

    作为一个前?别人手下的武将,现?皇帝,赵匡胤简直不能更能带入那个情境。

    他不用太沉浸式,只要稍微带入一点,赵匡胤的血压都快压不住了。

    所以天幕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这是赵光义那小子该得的。

    ……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说出来,你们可能会觉得震撼,就这句话,尤其是最后一句,就是那个“今魏徵逝,一鉴亡矣”,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人间真实。

    唐太宗是个听得懂人话,听得进去人话的人。

    我这可不是在骂人,你们也看见了,在我往期的天幕里,到底出现过这种;什么,你敢说我,砍了。

    :那什么,爱卿啊,朕是个虚心纳谏的人,什么,你敢说朕(拍桌子暴怒),砍了,不流放三千里,这种皇帝。

    对比起来,我政哥那样跟将军撒娇求原谅的,都是稀罕种,更多就是:打输了,你怎么不提醒朕,你说了朕没听?那是朕的错吗,分明是你的错!砍了,囚禁,你自刎吧。

    更多的还是那种:朕让你们按阵图打仗,听见没?你说打了败仗,死人了?那是你们不行,朕的阵图行!你说不按阵图打仗就赢了?什么,你们居然敢抗旨,砍了!

    打胜仗、百姓欢迎,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们听话就行。

    所以,我说一句二凤是个听得懂人话,听得进去人话的人。

    我那是在骂他吗,我那是把他夸上天了。

    实在是,皇帝里正常人是真的少啊。]

    虞美人这话指向性可以说是很强了。

    让众人瞬间想起了唐朝某帝沉迷仙丹,被方士提醒仙丹没用后,依旧沉迷磕药,卒。

    又想起了天幕说的白居易是个能直谏的,但说话太直,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诽谤贬。

    又想起了宋太宗高粱河飙驴车后,进化出的,宋朝皇帝几乎代代相传的阵图打仗技术,打输了不一定有惩罚,打赢了一定完蛋的究极迷惑行为。

    对比来说,秦始皇唐太宗这样的,到底都是什么奇行种。

    啊,他们绝对不是在骂人,是真的在夸人。

    是沧海遗珠,没错,就是沧海遗珠。

    至于汉武帝,无视无视。

    ……

    而能说出这番话的虞美人,显然对这番话感触更深,身为一个前社畜,谁还没遇见过一两个傻逼领导呢。

    遇见个听得懂人话的,真就是祖宗保佑了,而现在主角唐太宗李世民,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事情是这样的,登基后,李世民就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上来就是一个把谏官的权力扩大,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主打的就是一个虚心纳谏。

    这里就要说起魏征了,他们两个属于什么锅配什么盖。

    咳,我是说,他们君臣两个相辅相成,魏征廷谏就两百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简直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你们以为只有魏征吗?并不是。

    除了魏征,还有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

    真要说,也就是晚年的李世民还是有点听不进去了,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

    但大致上,二凤仍可以称得上一句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喜欢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