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借古鉴今 > 第219章 隐智卷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隐智卷二

    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不怨智寡,忠义失焉。上惟忠,能次之。下为实,术次之。不明其心,厄之难止。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

    《隐智卷二》这段话的含义如下:

    智谋的运用:“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意为正确运用智慧可获益,卖弄智慧则有害,暗中使用智慧能获成效,公开炫耀则难有作为。比如三国时,诸葛亮运用智慧排兵布阵取得胜利,此为用智;而杨修揭露曹操底牌,卖弄才华,最终惹来杀身之祸,此为弄智.

    品德的体现:“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是说君子之智在于不为私利谋划,而小人总怕自己吃亏,尽显狡黠。像古代的贤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为公,不为自己谋取私利,是君子智慧的典范.

    忠义的重要性:“不怨智寡,忠义失焉”强调相比抱怨智慧不足,更应担忧忠义的缺失。在古代,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义薄云天,即使面对曹操的优厚待遇,也不改忠义之心,成为千古传颂的忠义楷模.

    上下级的要求:“上惟忠,能次之。下为实,术次之”指上司看重下属的忠诚,其次才是才能;下属应注重实在,权术为次。例如,岳飞对南宋朝廷忠心耿耿,其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成为民族英雄;而下属对岳飞也是实心追随,共同抗金.

    人心的洞察:“不明其心,厄之难止”表示若不了解人心,困境就难以停止。如项羽不了解刘邦的心思,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最终导致自己陷入困境,乌江自刎.

    智者的言行:“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是说愚者炫耀智谋是愚蠢,智者轻易言智会招祸。比如,三国时期的许攸,自恃有才,多次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功劳和智慧,最终被曹操所杀.

    这段话适用的场景有很多:

    职场中:员工应低调运用智慧为公司解决问题,不可卖弄,要对上司忠诚,对同事真诚,注重实干,而非专营权术,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待人,不可处处算计,不为私利损害他人利益,洞察人心,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

    领导管理中:领导者要重视下属的忠诚和踏实,自身也要有智慧且低调,不炫耀,树立良好形象,带领团队更好地发展.

    以下是与这段话相关的典故:

    七纵七擒

    诸葛亮为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对南夷酋长孟获七次擒获又七次释放,最终使其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

    诸葛亮运用智慧,以攻心为上,避免了单纯的武力镇压,实现了地区的长治久安,体现了“用智者利”以及“暗用无敌”,其智慧和策略的运用十分巧妙,且不彰显自己的功绩,只为达成稳定后方的目的.

    杨修之死

    杨修聪明过人,但他恃才傲物,多次在曹操面前卖弄才华、擅自揣度曹操心意并公之于众,如解读“一合酥”“活”字等事件,最终因在曹操与刘备作战时,擅自以曹操名义下达命令,导致战事不利,被曹操以“乱我军心”为由处死.

    此典故充分说明了“弄智者弊”,杨修过度炫耀自己的智慧,不懂得隐藏锋芒,最终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先忧后乐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不为自己谋取私利,无论在朝为官还是被贬谪在外,都始终心系国家和百姓,是“不为己谋,君子之智”的典范.

    关羽之义

    关羽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始终对刘备忠心耿耿,即使曹操给予高官厚禄、金钱美女等优厚待遇,关羽依然不为所动,一心只想回到刘备身边.

    后来在华容道,关羽念及曹操昔日的恩情,不顾军令状放走曹操,体现了他重情重义的高尚品质,是“忠义”的代表,也展现了关羽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坚守忠义的智慧选择.

    以下是一些可以说明“下为实,术次之”的故事:

    范蠡助越灭吴后归隐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助其成就霸业。成功后,范蠡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没有贪恋权位和财富,选择急流勇退,化名鸱夷子皮,携西施归隐经商,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他的行为体现了“下为实”,即注重自身的实际安危和长远利益,不被眼前的荣华富贵所迷惑,以一种实在、稳健的方式安身立命,而非凭借权谋之术继续在朝堂争斗.

    曾国藩裁军

    曾国藩凭借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建立赫赫战功,成为清政府倚重的力量,当时他手握重兵,若有异志,或可成就一番大事。但他却选择自剪羽翼,主动上疏请求裁撤湘军,以此向清政府表明忠心,消除了朝廷对他的猜疑和忌惮,赢得了慈禧的信任和进一步赏识,得以善终。

    曾国藩不依赖权谋之术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是以裁军这一实在的行动,展现了对朝廷的忠诚和自身的稳重,诠释了“下为实,术次之”的道理.

    曹刿论战

    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曹刿求见鲁庄公并请求一同参战。在战场上,曹刿并没有急于出兵,而是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出击,最终取得胜利。战后,曹刿解释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而鲁军此时士气正盛,所以能够战胜齐军。曹刿不追求花哨的战术,而是基于对战争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即士兵的士气和作战的时机,以实实在在的作战策略赢得了胜利,体现了“下为实”的智慧.

    赵括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连他的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将。赵括虽精通兵法理论,却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根据实际战场形势灵活应变。最终,赵军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坑杀。赵括过于依赖书本上的权谋之术,而忽视了战争的实际情况,与“下为实,术次之”的理念背道而驰,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喜欢借古鉴今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