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1.
**见证西夏的建立**: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大夏,你们将有机会目睹这一历史性时刻。
2.
**军事冲突**:你们可能会经历好水川之战等宋夏之间的冲突,这是西夏历史上的着名战役。
3.
**庆历和议**:1040年至1042年间,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以西夏的胜利告终,随后双方达成了和平协议,即庆历和议。
4.
**农业与手工业**:西夏非常重视农业,你们可以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体验当时的农耕技术。同时,西夏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尤其是毛纺织业和冶铁业。
5.
**佛教文化**:西夏是一个佛教国家,你们可以参观寺庙,了解当时的宗教文化。西夏还翻译了大量的佛经,你们可能会参与到这一宗教活动中。
6.
**西夏文字**:西夏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你们可以尝试学习这种独特的文字。
7.
**艺术与文化**:西夏的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都有很高的成就,你们可以欣赏到这些艺术作品。
8.
**社会风俗**:西夏的社会风俗独特,比如对爱情的极端表达方式,以及对复仇的重视,这些都是西夏文化的一部分。
9.
**法律制度**:西夏有着完备的法律体系,你们可以研究《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等法律文献,了解当时的法律制度。
10.
**西夏的灭亡**:如果你们穿越到了西夏晚期,可能会经历蒙古对西夏的侵略和最终的灭亡。
这些体验将使你们对西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注:摘自百度百科:
西夏(1038年
[148149]—1227年
[150]),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
[1]。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
[23]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共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
[151]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
[151]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
[4]陆续占领河西走廊诸州年,李元昊称帝建国。
[101]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西夏崇宗初期,大权掌握在母党梁氏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
[56]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7]
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从宋初李继迁到李元昊建国,党项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的转化时期。
[8]元昊建国标志着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领主制,乾顺以后,进入封建地主制,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从清末开始,对于西夏的考古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十分热门的西夏学。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时期及朝代
共25个词条352.7万阅读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商朝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朝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西夏参战的战役
共14个词条1.3万阅读
平夏城之战
平夏城之战,是宋夏战争的其中一次战役,是北宋与西夏展开的决战性战役,宋将章?P以数万宋兵大破四十万夏军。
蒙古统一战争
蒙古统一战争是蒙古帝国陆续消灭中国境内的各个政权以及征服中亚、东欧和西亚各政权的战争。元太祖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今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国。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朝,由于金朝与其盟国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八月攻灭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三月攻灭金朝,完全占有华北。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国称霸欧亚大陆。元宪宗九年(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至元元年(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这场战争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宗时期才名义上承认元帝为大汗。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统治全中国地区,结束自唐末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宋夏战争
宋夏战争是发生在北宋时期西夏和北宋之间的一系列战争。北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北宋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北宋朝廷,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可是北宋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李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不过,后来到了宋神宗、宋哲宗统治时期,宋夏之间又爆发了战争。宋夏战争断断续续,依照北宋在位皇帝的顺序,将仁宗时期与西夏的战争归为第一次宋夏战争,英宗时期为第二次宋夏战争,神宗时期为第三次宋夏战争,哲宗时期为第四次宋夏战争,宋徽宗时期为第五次宋夏战争?。
灵州之战
灵州之战发生于北宋元丰四年(西夏大安七年,1081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宋发40万大军,五路出师,大举进攻西夏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等地区的作战。此战,宋五路大军无主帅,缺乏统一指挥,长途奔袭,粮饷不继,以致失败;西夏军采用纵其深入、先疲后击方略,大败宋军。
晚唐、五代、宋、金时期西北存在的势力
共14个词条9.1万阅读
归义军节度使
归义军是中国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直到宋朝初年,以河西地区敦煌核心的汉人地方政权。由唐朝名将张议潮建立,并推翻了当时吐蕃贵族对沙州持续60年的统治,在张议潮手中归义军势力基本达到了极盛,一度统治了河西地区十一个州,历经张氏、曹氏两个氏族统治时期。
840年,回鹘汗国灭亡,大批回鹘流落河西走廊。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收复瓜沙二州,三年收复甘、肃二州,四年收复伊州,咸通二年(861年)收复凉州,“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
咸通十一年(870年)九月,回鹘入侵,于西桐海为张淮深所败,咸通十六年(875年)正月,又为张淮深所败。唐末,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金山白衣天子”。咸平五年(1002),归义军再度与甘州回鹘发生战争,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曹延禄与弟弟曹延瑞和族子曹宗寿被胁迫自杀。曹宗寿掌握了归义军政权,宋朝以羁縻对待。归义军和辽朝开始通使。景德三年(1006年),黑汗王朝灭于阗王国,寺院僧人闻讯,十分恐惧,将文物藏在隐蔽的洞窟中,这就是日后的敦煌遗书。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曹宗寿去世,儿子曹贤顺即位。天禧四年(1020)和天圣元年(1023),曹贤顺曾两次向宋进贡物品。景佑三年(1036年),归义军为李元昊所灭,第八任节度使曹贤顺以千骑投降西夏。
节度押衙是归义军政权的中坚支柱和核心力量。节度使通过押衙,将各个阶层的官员都纳入归义军府的系统中,扩大了归义军政权的统治基础。
河西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是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是十大节度使里军事实力最强的节度使。在唐玄宗时期,凉州都督贺拔延嗣作为第一位天宝十大节度使,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外任之重莫比焉。故凉州又有“天下第一节度”之称。晚唐以后复置的河西军,是作为唐末五代时凉州一带的官军残余势力,后来的凉州温末、吐蕃六谷蕃部正是其后裔,是唐朝、大周武则天时,凉州武力豪族集团的重要组成。
于阗国
于阗(tián)国(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君主国姓为尉迟(读音yù
chí),因仰慕唐朝,有两位君主改姓李,他们分别是尉迟僧乌波(李圣天)、尉迟苏拉(李从德),国祚长达1238年。亲历于阗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于阗:“自兹已降,奕世相承,传国君临,不失其绪”。可知尉迟氏家族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控制着于阗政权。古代居民属于斯基泰人”(Scythians),另一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北史?于阗传》也有相关的记载:“自高昌以西,诸国等人,深目高鼻。惟此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年,被喀喇汗国吞并,逐渐伊斯兰化。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
畏兀儿人
畏兀儿,又作畏吾而、卫五、伟兀、委兀、外五、瑰古。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称,为“回鹘”的蒙古语音的汉字音译。此名称的使用始于成吉思汗以后的蒙古汗国和元朝,明朝也继续使用。主要指西州回鹘及其内迁的后裔。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北庭回鹘大首领仆固俊创建西州回鹘,首领对外称汗,对内自称亦都护(idikut,有福的君主)。与宋朝和辽朝都有外交往来和贸易关系,后又臣属于西辽,西辽皇帝在其国都派驻有监护使。成吉思汗强大时,畏兀儿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攻杀西辽监护使,投归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嫁以公主,视他为第五子,分封诸子时,独得保留国境,甚至略有扩大。西北宗王海都与都哇叛乱时,高昌遭到焚掠,部分畏兀儿民众在亦都护纽林的斤的率领下,避居甘肃永昌。海都之乱结束后,纽林的斤被册封为高昌王、亦都护,兼得两颗金印,高昌王印使用于内地,亦都护印使用于畏兀儿国境。由于畏兀儿有文字,知识水平比蒙古人高,又于早期投归成吉思汗,因此,在色目人中占据首要地位,仅次于蒙古统治者,在元朝的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的人很多。高昌王、亦都护纽林的斤及其后继人不但曾经率兵镇守过永昌、平凉、襄樊、云南,也曾在中央政府担任过中书省平章政事,在地方担任过各路的断事官,或各行省的要职。同时,还涌现了大批文学、历史、医学、翻译、佛学等方面的学者和专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