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白虎观会议上,左氏利益集团对公羊利益集团拼死的进攻。
公羊利益集团死命的防守,底下学子斗殴流血的更是不知凡几。
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他们没有什么手段是用不出来的。
我们今天的局面,都是先辈们流血牺牲争取来的,怎么说剥夺就剥夺?
利益相关的官僚士大夫们哀嚎不已,他们为皇帝非要折腾他们而感到悲痛。
当然,朝会上大家是可以畅所欲言的,他们擅长讲道理,也有权利在这里以理服人。
只要别在朝堂上动手干架就行,毕竟,御史大夫孟获也不是吃素的。
其麾下负责拉架维持秩序的御史们,各个也都是肌肉紧实的。
朝堂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而不是干架之所。
这些规则其实也隐形的削弱了群臣和皇帝的力量对比。
此后皇帝可以借助礼仪制度来单方面惩罚他们。
先汉时期,常朝地点一般在丞相府的百官朝会殿中。
那时候丞相权力很大,群臣的权力也很大。
皇权与相权争斗激烈,皇帝有时候也会亲自召开并参加议事。
当然,皇帝去丞相百官朝会殿总是很奇怪的感觉。
因此,只有遇到国之大事疑事时皇帝才亲临。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设尚书台分割丞相的权力。
东汉的常朝地点曾多设置在南宫中的却非殿和北宫中的德阳殿。
皇帝日常召开常朝的地点显示出随皇帝居住地移动的特点,汉光武帝刘秀住在南宫,其常朝在南宫却非殿召开。
汉明帝刘庄修建北宫德阳殿,虽住在南宫但也在北宫举行朝会,但北宫德阳前殿朝会多偏重典礼性。
东汉后期常朝受外戚宦官干预较多。
皇帝对常朝独有的召集权、决策权、控制权被大大削弱。
因此大将军府或者其他权臣府邸举办常朝的次数显着增加。
比如当年大将军何进征召天下兵马上洛,就是召集袁绍、曹操等一批臣僚在大将军府商讨的结果。
常朝召开的时间理论上是固定的,当然实际执行中也会出现特例。
在汉初,这个时间主要是初?、十五照常进行的朝朔望。
早期汉朝的治国思想为黄老,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务也并不怎么繁忙。
汉武帝时期大力中央集权,到了汉宣帝时期,便正式确定下来五日?朝的制度。
在实际执行中常朝时间的召开不可避免地受到皇帝个人因素及突发事件的影响。
若是皇帝遇到突发情况,比如生病,或者要给太后庆生什么的也会取消朝会。
不过五日?朝还是作为大汉常朝朝会制度确立下来,正常情况下常朝会议的召开时间是固定的。
常朝正是由于常朝召开的相对固定性,参加朝臣的相对广泛性,才更显示常朝在汉代政治上体现的的积极作用。
能够有效减少国家议事的决策失误,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定程度上保证国家稳定发展。
季汉政权的建立多少有些仓促,是曹丕篡汉踹翻汉室天命后需要赶紧重新竖起来。
并没有完全恢复五日一朝,但是每月朔望两次朝会则是严格执行。
随着朝廷政务越来越繁忙,刘禅打算在年后颁布命令,彻底恢复五日一朝的制度。
目前为止,依旧施行的是每月两次朝会制度。
此次,官僚士大夫们对于皇帝对学术动手虽然感觉在情理之中。
但是趁着年前最后一次朝会提出来,还是有些意料之外的。
不少礼仪相关之人,本能的跟杜微激烈辩论起来。
还有一些人开始持着圣人不可轻之类的言论纷纷向皇帝进言,表达反对意见。
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的行为并不妥当,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国家治理思想的混乱。
对于刚刚建立的王朝来说是致命的。
还有人提出了折中的论调,表示天下还未一统,现在这么做容易导致人心离散。
刘禅表示呵呵,人心离散,好啊,你们谁愿意走朕都不拦着。
比起口舌之争,朕更擅长刀兵相向。
事关自己乃至家族的切实利益,这不是反贪行动也不是简单的政治斗争。
皇帝这一次要做的事情乃是要翻天覆地,他们不能再畏惧强权了,必须斗争。
他们需要让皇帝意识到严重性,皇帝素来强势,年轻威严而有自信,想要做的事情似乎无往不利。
但此前无论是军事征讨,还是朝廷的一些制度改造,都没有触及国本。
但现在触及到了,他们需要让皇帝知道他们的底线不是可以任意践踏的。
当然,嘴上是国本,实际上是他们的利益根本。
就像当年通过斗争逼迫光武帝放弃气势汹汹的度田那般。
他们必须用雄浑的声音向皇帝喊出那句,那里不可以!
朝会立刻变得火药味十足,他们的战斗意志十分旺盛。
杨氏除外,被刘禅任命为太学博士的杨博士此刻老神在在,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显然他是想保持中立,士大夫群体多对于其先前叛变之事有所记恨。
但是还没有狂妄到将弘农杨氏直接推到对立面的地步,逼急了杨氏对他们没好处。
既然杨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选择成为皇帝一条不咬人的狗,士大夫群体决定忽视它。
这样的大事定然不是一次朝会能决定的,但是皇帝借助杜微的上书,正式将此事列为朝廷议程,开始着手推进此事了。
朝会上当然也是处理了一些大事的,比如刘禅宣布科举于,明年开春正式举行。
因为是春天,也可以称之为春闱。
因为考试内容增加,所以共需分三场举行。
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农历二月九日,第二场在二月十二日,第三场在二月十五日。
比如皇帝宣布要改元,从明年一月一日开始,天下没有章武六年,而是建兴元年。
但是群臣脑海里都被那件大事给占据了。
对其他事情基本没发表多少议论,几乎都是按照皇帝的意思直接施行通过施行了。喜欢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