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 第380章 崇祯末年之“众正盈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80章

    崇祯末年之“众正盈朝”

    魏照乘确实只有担任一年兵部侍郎的经历,又无领兵经验,崇祯还真担心他“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于是稍稍沉吟,便道:“那便给吴?加兵部尚书衔,命其担任宣大总督吧。”

    所谓“宣大总督”,既总督宣府、大同两府军务。

    吴?人不在此,自然不会出声反对。

    以如今的情势,即便他不想赴任,也要考虑能否承担崇祯的怒火。

    眼下虽然还是崇祯十五年,但崇祯其实已经到了朝中几无可用之才的地步。

    这一点看看现在的大明朝内阁及六部都是些什么人就清楚了。

    首辅周延儒有些见识和小聪明,却一心谋私,全无公心。

    次辅谢升虽是四朝元老,但能力一般,德行也一般。除了早年曾历数任知县,后来一直在吏部、礼部任职,并无军国谋略。

    此人历史上此时已被罢官,更是在清军入关后仕清,入清内三院与洪承畴、冯铨并列。

    至于张四知、陈演、魏照乘、冯铨,要么是平庸无能之辈,要么就是自私自利毫无德行之徒。

    六部第一的吏部尚书原本也是位四朝老臣郑三俊——此人倒是比谢升能力强些,德行也高些。

    但因为是池州府建德人,在南直隶被??军攻占后本就受崇祯怀疑,后又因其举荐任用的吴昌时受贿案爆发,于是被弹劾罢官,如今寓居京师。

    其下,吏部左侍郎为李遇知、吏部右侍郎为李建泰,崇祯还一时想不好让谁接任礼部尚书之职。

    李遇知出身谏官,入仕几十年,要么被罢免,要么在朝中任御使、给事中或太常寺卿这种不搞实务的职位,可以说是有德无能。

    至于李建泰,乃山西曲沃人,天启五年进士,入仕后当了多年的国子监祭酒,近两年才转入吏部,高升侍郎之位,德才看不出什么,资历也浅。

    目前崇祯偏向让李遇知继任吏部尚书。

    礼部尚书蒋德?,倒是有些才能,但礼部之事如今已难以影响大局。另外,蒋德?入了海外景教,见了崇祯偶尔会提及教义,因此崇祯并不怎么喜欢这人。

    户部尚书乃是由阁臣陈演担任。

    以阁臣担任尚书之职,在崇祯朝虽不是没有,却也不多见,由此可见,陈演颇受崇祯宠幸。

    历史上,在周延儒完蛋后,陈演便成了新任首辅。

    但此人是由翰林院庶吉士进入仕途,先后历任翰林编修、少詹事、翰林学士、御前直讲、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礼部尚书,今年改任的户部尚书。

    陈演乃四川人,天启二年进士,能选上庶吉士,那必是当科进士中的前几名,智商肯定不低的,然而却没用在正道上。

    此人最擅长的其实是逢迎崇祯,另外还学习周延儒勾结内侍,贪腐受贿。

    可惜这些崇祯都不知道,还视陈演为备选首辅宠着呢——毕竟说话好听的人总让人喜欢。

    至于兵部尚书,陈新甲被问罪处斩之后,崇祯本有意调张国维入京担任此职。

    奈何李青山乱山东,闯军也趁机而入,张国维丢了大半山东有罪无功不说,更是让登莱等地与京师在陆上隔绝,只能勉强通过海路联系一二。

    下半年以来海路联系也断了。

    如果不是这样,崇祯多半是要将张国维等山东督抚抓到京师下狱问罪的。

    所以,如今的兵部尚书是原兵部左侍郎冯元飙。

    这位是浙江慈溪人,天启二年进士,在地方任职时政绩卓然。但被调到朝中后,表现就很平庸了,先后历职六科、太常寺、太仆寺、通政司、兵部。

    这人德才上也没什么突出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今年身体不好,担任兵部尚书几个月动不动请病假,摸鱼混日子,毫无作为。

    其下则是兵部左侍郎吴?、兵部右侍郎张缙彦。

    吴?乃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已六十好几,也是四朝元老。早年当过几任知县,后来当了御使,因反对魏忠贤等阉党罢官。

    在崇祯朝被启用后,先后出任河南、陕西、山西巡抚,是有担任地方大员和剿贼经验的。

    这是周延儒举荐吴?,而崇祯也同意吴?担任宣大总督的原因。

    但因为吴?乃扬州兴化人,所以崇祯对吴?的信任是有所保留的——崇祯现在看朝中很多大臣都可疑,觉得对方不是通顺就是通??,更有甚者私通建奴。

    至于张缙彦,崇祯四年进士,才43岁,如今能当上兵部侍郎完全属于超擢。

    这人其实也没什么军略,更无领兵经验,能上位走的是和陈演差不多的路数。

    陈演是皆着担任近臣的机会说些对崇祯胃口的话受宠,张缙彦则靠的是专门弹劾崇祯愤怒、讨厌之人。

    历史上,这位在冯元飙之后当了兵部尚书,各种迷惑操作是促使顺军迅速攻破京师的重要原因之一,后来更是与魏德藻、陈演等人迎接李自成入京,上表拜贺。

    如果崇祯怀疑张缙彦通顺,说不定还真就对了。

    可惜在崇祯眼中,张缙彦算是朝中为数不多的知心人,很对眼,觉得其有大司马之才。

    至于六部中的工部、刑部,其实和礼部一样,在当下无关重要了。

    刑部徐石麟也是四朝老臣,倒算是个德才兼备的,可惜说话不管用,也没办法帮崇祯化解当下几近绝境之局。

    工部尚书刘遵宪垂垂老矣,多次上述请求致仕养老,崇祯不准,这位干脆也学冯元飙摸鱼,就在任上养老。

    一句话总结,崇祯末年的大明朝廷中枢,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众正盈朝”了。

    只能说,崇祯拥有一双“慧眼”,在用人方面是真的“牛批”···

    当然,当了十几年的皇帝,崇祯到底不再是当初的小白,历练出了些许手段。

    此时,议好让吴?担任宣大总督的决定,崇祯便又看着周延儒等阁臣问:“那么,该调哪支兵马增援宣府呢?”

    这问题让周延儒等阁臣一时沉默。

    因为大明真的无兵可用了。

    北京京营虽然号称还有二十万,但纸面上的数字仅有十余万,实际只有几万人而已。

    并且这几万京营将士多是缺乏兵甲及训练的弱兵,甚至还被欠着饷银,本人和家人都在挨饿,根本难堪一用。

    要用这些京营将士,首先就得补齐欠饷,乃至发放钱粮作为犒赏;其次才能对他们稍加训练,令其有守城之力。

    即便如此,能调出去用也不多,因为北京乃巨城,分皇城、内城、外城三层,本就需要数万人巡守。

    除此之外,便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密云总兵唐通了。

    大明与建奴之和谈依旧没能成功,但如今明军却被逼得退守山海关——紧守一座雄关倒无需那么多兵马了,所以如今山海关的总兵只有一个,那就是吴三桂。

    至于此前从松锦战役中逃出来的几个总兵,王朴被处死,马科、白广恩跟孙传庭去陕西了,如今也不知是死是活。

    曹变蛟、杨国柱、王廷臣三位总兵直接在松锦战役中战死了。

    另有山西总兵李辅明,月前也在山西的明顺战斗中败亡。

    还有从南直隶来的援剿总兵刘肇基,因为为从松锦战役中逃出来时,带出的兵马较少,也成了替罪羔羊,如今在天牢里待着呢。

    在崇祯与当下的朝廷重臣眼里,这种没有兵马的将领,放出来也无用。

    因此,在崇祯的注视下,周延儒思来想去,不得不拿出个折中的主意,道:“或可调密云总兵唐通驻兵居庸关,一则可为宣府官兵后援,二则可以防备闯贼派精兵绕道突袭京师,三则可兼顾密云防务。”

    密云总兵所驻守的这一片长城关塞,也十分重要——若建奴从这里入关,怕是不要一日功夫,便可兵临京师城下。

    而以京营的警惕性和能力,说不定建奴攻入紫禁城抓了崇祯,京营将士也未必反应得过来。

    又或者,反应过来后第一选择是一哄而散。

    崇祯如今对京营的底细虽不十分清楚,却也了解一些,闻言叹道:“也只能如此了。”

    周延儒见崇祯接纳了他的建议,不禁暗松口气,心道:今日算是又蒙混过去了吧?

    谁知他才这么想,崇祯就又开口了。

    “元辅这番安排,北边朕倒是稍可放心。但山东闯贼猛攻河间府,保定总督张福?、河间知府李化熙近日多次向京师求援。

    若山东闯贼攻破河间府防线,便可从南边直入京师,此事不可不防。

    朕思来想去,也只能请元辅督领三万京营将士支援河间府,才能稍稍放心。元辅以为如何?”

    第一更。

    【了解崇祯年间的历史后发现,崇祯初年的众正真的比末年的“众正”强一大截,毕竟崇祯末年的“众正”都是由其一双“慧眼”和各种操作多年后留在朝堂上的。】喜欢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