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517章 这里叫鄢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前要从哪里去往哪里,能够容纳大部队行军的路线基本就那么几条,大军跋涉不可能缺少水源,一定是沿着某条水系行军。

    “我们在这一边等,他们不可能绕过颍水的这个浅滩,一旦想要绕路需要多走三百里以上。”

    “附近的蔡人仍然需要清理。”

    “没有必要的话,不要多做杀戮。”

    楼令虽然是军团的军佐,但是作为军将的?至不爱动脑子,很多决策的流程是楼令来提,再由?至进行通过。

    刚才楼令说了什么?不要多做杀戮。

    其实,无论晋军或是宋军,并非他们逮着蔡国的普通黎庶去杀,一般是围困再俘虏,随后大批蔡人逃亡引发混乱。

    任何军队在陌生区域面对爆发的混乱,九成九都会选择武力镇压。这是担忧混乱蔓延到己方大军之中,以及不想第二方冲击营寨,只能果断采取镇压

    通常杀掉一批之后,镇压的军队就会招降,晋宋联军对蔡人也是这么干的,要命的事情是投降的蔡人一再试图逃跑,搞得杀戮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了,楼令说不要多做杀戮,并非是以命令的形式下达,顶多算是一种呼吁,做来给第三方看的。

    作为一名高层,历来是看他做了什么,千万不要去听说了什么。这个道理将贯彻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

    “比我还会讲漂亮话。这样看起来,日后好跟晋国卿大夫阶层打交道了啊!”华元暗自苦恼。

    这位华元,他一生最爱充当和平使者,好几次牵头进行会盟,春秋时代最为开创性的首次弭兵会盟就是在他斡旋之下展开。

    第一次弭兵会盟发生在周定王十八年(前589年),会盟地点选在虫牢,主要参与对象便是晋国和楚国。

    这一次弭兵会盟算不上有什么成果,时隔四年之后楚国撕毁盟约,引发了去年发生的“赭丘之战”。

    华元在斡旋举行第一次弭兵会盟之前,好几次充当列国的和事佬,还真的让列国不诸以武力,坐下来好好谈,消弭了战争的爆发。

    因为华元频繁出现在列国的邦交舞台,使得宋国的政治地位得到很大的增长,外交环境亦是变得前所未有的好。

    只是,华元能够取得那些成绩的前提是,取决于他跟栾书是至交好友,能够从私人交情上对栾书起到极大影响,间接可以影响到中原列国。

    同时,华元也是楚国令尹子重的好友,可以影响到楚国,必然也能够辐射南方诸国。

    因为华元在列国舞台上很活跃的关系,宋国也就屡屡出现在各国史书之中,其中包括鲁国的史书《春秋》。

    是的,没有错,那部《春秋》就是鲁国的国史,并非一个人单独记录,完全是鲁国一代代史官记录见闻。

    《春秋》的载体非常庞大,到底是多少卷竹简已经不可考察,可以确认的事情是鲁国的典藏室有些装不下。

    后来,孔丘在老年成了鲁国典藏室的看守官,他干了相当逾越的事情,也就是以一己之力整理鲁国典藏室,期间偷偷销毁了很多自己不喜欢的历史记载,乃至于动手进行编撰。

    为什么说是编撰?因为当时并没有网络,上网一查就能够查到想要的信息。

    当时的孔丘是根据自己流落在外的见闻,动笔去在史书中修改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一家之言怎么就不是编撰了呢?

    孔丘最为牛逼的地方是,他窃取了不知道多少代鲁国史官的成果,让后世不知道多少人以为《春秋》是他的着作。

    胆子不够大,脸皮不够厚,谁会去那种事情干?

    然而,孔丘可不光窃取了《春秋》的着作权,他还利用职权删减了《诗经》的内容,一样是以个人的爱好喜恶来把持传播权。

    偏偏这么一个人,他的徒子徒孙足够争气,数百年持之以恒的努力下,最终完成了封圣,家族子孙也达到“万世一系”的高度,完成了王朝末期“世修降表”的成就。

    孔丘有贡献吗?能够让历代王朝推崇就是其贡献了。

    所以了,一个人做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人需要。

    说难听点,粪便经过处理之后能够用来施肥,那它们就是有用处。

    由于秦帝国需要维持统治的关系,收集了列国史书进行保管,后面秦帝国崩塌历经波折,大批量的史书损毁或是被个人收藏,留存到后世的史书极少极少。

    因为《春秋》流传度相当广的关系,后人想要知道上古先秦,基本上就是从《春秋》去查证了。

    另一本不是史书的《左传》,它一样记录了很多华元的故事。

    如果将《春秋》和《左传》里面华元的事迹进行总结,他像是凭借个人与列国众臣的私人交情,一举在当时的国际舞台搅动风云。

    现在,栾书已经死去。

    华元失去了能够影响晋国的渠道,一定要寻求办法结交另一位卿大夫。

    春秋时代如果缺少了来自晋国的渠道,其余国家没有任何人可以搅动国际风云。

    正是因为那样子,才有“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史”的说法。

    而晋国的一众卿大夫之中,?氏的一叔二侄明显不好交往,荀氏的叔侄看着有点狡猾且不缺朋友,范氏的叔侄摆明就想低调,能够让华元尝试交朋友的晋国卿大夫只剩下楼令了。

    这一趟合作下来,华元看出楼令绝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人。

    讲真话,不是循规蹈矩的人,只要能够摸清楚行事脉搏,一定是一位想要搅动风云之人的最好合作对象。

    对于宋国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楼令对?氏和荀氏的影响力不小,只要能够成功跟楼令建立非凡交情,一下子就可以对晋国的领导班子施加影响了。

    刚刚,华元有新的发现,察觉到楼令不像其余晋人那样直率。

    晋人之所以直率,理由当然是他们自认为最强,压根懒得去进行伪装。

    由于晋国众卿大夫“率直”的行事风格,确确实实很难不让其余国家的人觉得有够嚣张。

    楼令明明是晋国的卿大夫,做事却是不像晋国卿大夫该有的不顾一切,玩起了弱国才会玩的话术。

    “也能理解吧?毕竟楼氏才崛起多久,初登卿位是没有多少底气。”华元心想。

    在晋国内部和外部,基本就像华元那般看待楼氏。

    这里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楼氏明明在战场上展现过实力,纳赋期间私军中的披甲之士也多,怎么还会被认为弱小。

    那无非就是一种思维惯性,认定家族历史太短,一定缺乏底蕴。

    他们也就下意识忽略了楼令建立的政治资本,以及楼氏私军展现出来的战斗力。

    楼氏有什么政治资本?

    楼氏之主能够影响到?氏小宗温氏之主,?至能够影响到整个?氏。

    楼令是荀氏的女婿,他的儿子有荀氏的一半血脉。

    楼氏的娃姒嫁给了范氏小宗刘氏的世子。

    在当前,晋君周其实也能够算是楼氏的政治资本之一,只是暂时没有显现出来。

    至于军力?楼氏长期在北方动用至少三千兵力,按照卿大夫的标准拉出两个“师”的兵力进行纳赋,需要还能再拉出一个满编“师”的兵力。

    二十多年的努力之下能够做到那些,未来还会发展得更好,一切便是楼令心中最大的底气。

    楼令看上去喜欢玩话术?他并非地地道道的春秋之人,相当多的行事方式难免会带着后世的痕迹。

    到了能够“核平”的时候,再强大的国家做事,哪怕是怎么想要以强欺弱,即便是借口再荒唐,起码强国要讲出一个理由,拿出不是证据的证据。比如洗衣粉。

    从后世魂穿而来的楼令,他的身份地位是达到了顶尖,免不了会维护自己以及晋国的形象。

    只是,楼令暂时没有意识到一点,他成为晋国卿大夫再用“收着点”的玩法,已经开始让人认为是底气不足了。

    这就很操蛋了。

    真的!

    华元被一声召唤打断思绪,眼眸重新聚焦,看到楼令正在笑吟吟地注视着自己。

    “宋卿以为呢?”楼令问道。

    华元根本没有听见楼令刚才说了什么,不由身躯向后倾斜,示意身后的向戌提醒一下。

    这位向戌是华元的家臣之一,很是得到华元的看重。

    “晋卿方才说,我军挺进‘蔡,问执政意下如何。”向戌低声说道。

    华元重新坐好,对楼令说道:“自是没有问题。”

    那个“蔡”当然是蔡国的都城,只是蔡国可不止一座叫“蔡”的城池。

    蔡国旧有的都城叫“蔡”,他们被迫迁徙到新地方栖息,筑城取名“新蔡”。

    如果历史轨迹没有发生变动,他们还有一次举国迁徙,日后还会有一座叫“下蔡”的新都城。

    当然了,无论蔡国怎么迁徙都城,只要他们没有亡国,都城都会取名叫“蔡”,至于“新蔡”、“下蔡”是日后史学家用来区分蔡国迁徙建立新都的命名。

    其实,春秋时代经常会迁都,每一个国家的行政班子到了哪里,那里就会延续旧都城的名字。

    晋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发生“曲沃代翼”之后迁都,新都城一开始也叫“绛”,后来自己在史书记载为“新绛”用作区分旧都“故绛”的不同,到晋景公一朝干脆将“新绛”改名为“新田”。

    所以,晋国算是中原列国第一个改动都城名字的国家,其余的中原区域国家并不会改变都城的名字。

    之所以说晋国是中原第一个改动都城名字的国家,当然是西边一隅的秦国也经常迁都,秦国一次次迁都都不会延续旧都的名字。

    楼令是完全看出宋军没有斗志,才会提议让宋军去围困蔡国都城。

    宋军到蔡国都城那边去,一来可以吸引蔡国的抵抗力量集中过去,再者说就是可以拦截从南方北上的楚国运输队伍。

    无论是集结起来的蔡军,亦或是北上的楚国运输队,一概算不得什么精锐,哪怕宋军再没有斗志,应付起来应该会很轻松。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