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二十一世纪的宋朝厨神 > 第58章 投哪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当两位老者眼看就要为这桩小事争执不下时,苏油适时地插话进来,犹如春风化雨,平息了这场无形的风暴:“磁窑的未来规划庞大,每一步都需要资金的坚实支撑。史世伯占七成股份,实为名至实归。”

    史洞修一听,顿时眉飞色舞,但随即又眉头紧锁:“哎,等等,这后面还要投钱?投哪里?”

    苏油微笑着解释道:“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这观音泥虽好,却也非取之不尽。我们必须着手开采瓷石,经过粉碎、研磨、去杂、陈放等多道工序,方能得到合乎标准的瓷土。”

    史洞修一听,脸色大变:“这……这得耗费多少人力啊!”

    苏油眨了眨眼,反问道:“为何非要依赖大量人力?机械之力不可用吗?”

    史洞修摇了摇头,一脸困惑:“贤侄啊,要将坚硬的石头化为细腻的泥土,何种机械能有此等神力?”

    苏油胸有成竹地说:“自然不能全然替代人力,但世伯请放心,机械定能大大减轻我们的负担。我们先以现有的陶泥制瓷,稳步经营,量入为出,绝不会让世伯有一丝一毫的损失。”

    史洞修这才松了一口气,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安排,甚合我意。”

    饭后,程文应因对苏油仍心存挂念,便提议三人一同前往县衙,见证这桩交易的正式落实。

    宋代,一个商业气息渐浓的时代,契约精神深入人心,就连这契约的纸张都是由官府统一印制,加盖官印,以示其不可动摇的法律效力。这不仅是对交易双方的保障,更是那个时代商业文明进步的缩影。

    在这一纸契约的见证下,一段关于梦想、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那张泛着古朴光泽的契约纸上,每一笔都仿佛承载着岁月的重量,它不仅是一份简单的交易证明,更是一个故事的开端。

    契约的书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场仪式——立契人的名字,如同星辰般璀璨,被郑重其事地镌刻其上;标的物,不论是肥沃的良田还是繁华的商铺,都需细致描绘其风貌:譬如那位于柳河岸边、桃花林深处的百亩良田,春日里稻浪翻滚,秋收时金黄一片,其价值自是不言而喻。位置,则需精确到邻村古树之东,小桥流水之西,让人闭目即可想见其景。

    土地等级,依据土壤肥力、灌溉条件分门别类,犹如古代勇士的勋章,彰显着它的尊贵与潜力。边界,则是用古老而智慧的方式——以古木为标,以石界为线,每一处都蕴含着先人的智慧与对土地的深情。来历,则像是一本家族史书,讲述着这片土地如何从荒芜到繁荣,每一代人的汗水与梦想,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立契原因,或因家族兴衰,或因子女婚嫁,每一个决定背后,都藏着无数个日夜的考量与抉择。税收,是国家的血脉,也是农人肩上的重担,契约上清晰记录,以示公正。邻居,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亲友,也是守望相助的伙伴,他们的笑容与温暖,是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风景。

    交易额,用沉甸甸的银两或是闪耀的黄金来衡量,每一次交易,都是一次财富的流转与信任的建立。担保人,是信誉的象征,他们的存在,让契约如同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买卖双方的心。毁约责任,则如同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每一个人,诚信为金,不可轻言背弃。

    立契之前,一场更为隆重的仪式悄然上演——买定贴,这不仅仅是官方申请表的化身,更是一个梦想的初稿,需精心填写,交由县衙,三日之内,官府的审视如同神圣的洗礼,让这份契约更加庄严。

    而后,正式契约如同新生儿的诞生,需购买四份,每一份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与承诺。两份归立契人,一份沉睡于县衙的档案深处,等待着历史的检验;另一份,则在商税院默默守护着交易的公正。

    这一切的繁琐与周备,都是为了确保每一份契约都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容任何阴影的侵蚀。官府对契约的把控,严格得近乎苛刻,从印刷权的集中到千字文批次的精心管理,每一环节都透露出对公平与正义的执着追求,其严谨程度,足以令后世增值税发票望尘莫及。

    至于民间私用白契,那无疑是挑战法律的底线,如同夜幕下的暗流,一旦被发现,必将受到严厉的制裁。在这片土地上,法律与道德并行不悖,共同守护着每一份契约的神圣与庄严。

    当程文应与苏油踏入县衙的那一刻,仿佛连空气都为之震动。知县宋大人,一个早已看透世事、心怀慈悲的中年文士,他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又不失威严。程文应的身份尊贵,但他的谦逊与亲民,却让宋知县心生敬意,两人之间的对话,如同老友重逢,亲切而自然。

    “程史两家在码头开设义棚,救济孤贫,实乃我眉山之光!”宋知县的话语中充满了赞许,而苏油的登场,更是为这场会面增添了几分青春的活力与希望。

    在这样一个充满温情与正义的故事里,每一份契约,都不仅仅是纸张的堆砌,而是人心的连结,是对未来的期许,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叙罢家长里短,史洞修终于轻轻敲了敲桌面,将话题引向了正事。在这官衙的后厅里,空气似乎因两位特使的到来而变得不同,连时间都仿佛放慢了脚步。

    随着税监与县丞几番穿梭忙碌,那瓷坊之事就如变戏法一般,迎刃而解,诸事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时,程文应端起茶盏,轻轻吹散热气,不经意般问起了官酒坊的扑买事宜。宋知县闻言,连忙拱手,面上带着几分无奈的笑意:“说起这酒坊,可真是让我焦头烂额。上头压下来的本务费,足足有五百贯之巨。我正愁怎么填补这窟窿呢。”喜欢二十一世纪的宋朝厨神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