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宋襄公,子姓,宋氏,名兹甫,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桓公次子,宋成公之父。他虽被后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实际上并未真正获得诸侯霸主的地位。宋襄公在位期间,以仁义治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试图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但最终因泓水之战的失败而壮志未酬。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让国之美的佳话,也有图霸失败的悲剧,更有泓水之战中坚持仁义而招致失败的争议。
二、人物生平
1、早期经历
宋襄公,名兹甫,是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的次子。他出生于宋国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宋襄公的母亲是宋桓夫人,她是卫昭伯和宣姜的女儿,因此兹甫不仅出身尊贵,还兼具了宋、卫两国的血脉。作为宋桓公的嫡子,兹甫自幼便展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才智和胆识,深受父亲和师长的喜爱。
兹甫的庶兄目夷,虽然年长且忠义仁义,但因母亲地位卑微,只能作为庶子存在。在宋国的宗法制度下,嫡庶之别决定了两人截然不同的命运。然而,兹甫并未因此而轻视目夷,反而对他十分敬重和友爱。这种兄弟情深的关系也为后来目夷成为宋襄公的重要辅臣奠定了基础。
在兹甫的成长过程中,宋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齐国、楚国等大国争霸中原,而宋国则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对兹甫的政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从小就明白了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道理。
2、让国之美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重,兹甫作为嫡长子被立为太子,即将继承宋国的君位。然而,在父亲病榻前,兹甫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恳求父亲将太子之位让贤于庶兄目夷。兹甫认为目夷年长且忠义仁义,更适合担任宋国的国君。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兹甫的仁德和谦逊,也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
宋桓公听后十分感动,将兹甫的想法告诉了目夷。然而,目夷却坚决推辞了太子之位。他认为废嫡立庶不合制度,且自己无法胜任如此重任。为了躲避弟弟的让贤之举,目夷甚至逃到了卫国。最终,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他在宋桓公去世后顺利即位为宋襄公。
这一让国之举虽然未能成真,但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它展现了兹甫的仁德和谦逊品质,也为他日后的治国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东宫图治
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1年)春,宋襄公即位后便开始着手治理国家。他深知自己虽然继承了君位,但面临的却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宋襄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内政建设。
首先,他封庶兄目夷为相,主管军政大权。目夷不仅忠诚勇敢且富有政治智慧是宋襄公最信任的辅臣之一。在目夷的辅佐下宋襄公得以专心处理朝政并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其次,宋襄公任用贤臣公孙固为司马负责军事事务。公孙固精通兵法且善于训练军队为宋国的军事力量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宋襄公还注重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他鼓励农耕和手工业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他还倡导文化教育培养了一批有识之士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在东宫图治的过程中,宋襄公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治国理念。他以身作则、勤政爱民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同时他也注重团结朝臣、广纳贤才形成了一个团结有力的统治集团。这些措施为宋国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平定齐乱
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齐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内乱。齐桓公去世后,他的五个儿子各率党羽争位导致齐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齐国太子昭逃到了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尽管当时宋国十分弱小且面临着楚国的威胁,但宋襄公却毅然决定帮助太子昭回齐国即位。
宋襄公认为帮助太子昭回齐国即位不仅符合齐桓公的嘱托也是维护中原地区稳定的重要举措。于是,他率领卫、曹、邾等国军队共同护送太子昭回到齐国。在齐国的贵族和百姓的支持下,太子昭成功即位为齐孝公并稳定了齐国的局势。
平定齐乱不仅使宋襄公在诸侯中小有名气也提升了他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这一事件标志着宋襄公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试图在中原地区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
5、图谋称霸
齐桓公去世后,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看到这一机会便决定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然而,他的这一举动却遭到了目夷的劝阻。目夷认为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祸患,但宋襄公却不听从劝告坚持自己的图霸之路。
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开始采取一系列行动来图谋称霸。他扣押了滕宣公并邀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又命邾文公把?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以威胁东夷臣服。这些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宋襄公在诸侯中的威望但也引起了其他大国的不满和警惕。
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为曹国不服发兵包围了曹国。这一举动进一步加剧了宋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年冬天,陈穆公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形成了一个与宋襄公对立的集团。
在这一时期,宋襄公的图霸之路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他不仅面临着其他大国的威胁和打压还面临着国内朝臣和百姓的质疑和不满。然而,宋襄公却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图霸梦想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行动。
6、图霸失败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试图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然而,这一举动却遭到了齐君和楚王的不满。齐君认为宋襄公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僭越之举;楚王则对宋襄公的霸主地位表示怀疑并试图通过武力手段来打压他。
在这种情况下,宋襄公又自做主张约定在盂地再次会合诸侯。他的哥哥目夷劝他说宋是小国小国要争当霸主会招来灾祸的,但宋襄公却不听从劝告坚持不带军队赴会。结果到了约定之日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带回楚国囚禁起来想借以攻取宋国。
在楚国的囚禁期间,宋襄公遭受了极大的屈辱和折磨。然而,他并未因此而屈服或放弃自己的信念。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心。同年冬季,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诸侯在薄地会见时宋襄公才被释放回国。
图霸失败对宋襄公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不仅失去了自由和尊严还面临着国内朝臣和百姓的质疑和不满。然而,宋襄公却并未因此而气馁或放弃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准备下一次的图霸行动。
7、泓水之战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决定再次发动图霸行动。他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便决定攻打郑国以削弱楚国的势力。然而,这一举动却遭到了目夷的劝阻。目夷认为宋国国力弱小不宜与楚国为敌但宋襄公却不听从劝告坚持发动战争。
在攻打郑国的过程中,宋军与前来救援的楚军遭遇了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目夷建议趁楚军渡河之机消灭他们但宋襄公却坚持要等待楚军列好阵地后再战。他认为这样做才符合“仁义之师”的标准。
然而,宋襄公的这一决定却导致了宋军的惨败。楚军利用宋军的犹豫和迟疑迅速完成了渡河和列阵动作并一举击溃了宋军。宋襄公也在战斗中受了重伤被部下救回宋国养伤。
泓水之战的失败对宋襄公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他不仅失去了大量的军队和领土还面临着国内朝臣和百姓的强烈不满和质疑。宋襄公的“仁义之师”理念也在这次战斗中遭到了彻底的否定和批判。
8、襄公之死
泓水之战失败后,宋襄公撤退到宋国襄邑的行宫里养伤。然而,他的伤痛却日益加重无法痊愈。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晋国公子重耳流亡经过宋国时宋襄公曾送给他八十匹马以示友好。然而,这一举动并未能挽救宋襄公的生命。
周襄王十五年(公元前637年)夏季,宋襄公的伤痛发作不治而死。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让国之美的佳话也有图霸失败的悲剧更有泓水之战中坚持仁义而招致失败的争议。宋襄公去世后葬于襄邑(今河南省睢县)城中东北行宫内结束了他充满波折和争议的一生。他的儿子王臣即位是为宋成公继续统治着宋国。
三、主要影响
1、政治
宋襄公即位后任用庶兄目夷为相贤臣公孙固为司马内修国政仁义治国国力有较大的提升。他倡导的仁义之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国的道德水平但也因过于理想化而在实际政治斗争中显得力不从心。
2、民族
据班固《汉书·地理志》的划分宋国是周朝十三个民俗区之一具有独立的民俗和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宋襄公作为宋国的君主对宋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外交
在国际上宋襄公紧跟齐桓公积极维护齐国的霸权。齐桓公去世后他帮助齐国平定内乱拥立齐孝公完成了齐桓公的嘱托。然而他试图联合楚国借助楚国的力量称霸又实行重楚轻齐的外交策略导致在诸侯中形成了对立局面最终在图霸过程中失败。
4、军事
宋襄公在军事上的成就并不显着反而因泓水之战的失败而备受争议。他坚持仁义不趁楚军渡河和列阵之机进攻结果遭到惨败。这一事件不仅使宋襄公的霸业成空也标志着以“成列而鼓”为主要特色的“礼义之兵”逐渐走向没落。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正在崛起。
四、轶事典故
1、石陨?退
周襄王八年(宋襄公七年,公元前644年),宋国发生了一场流星雨和陨石降落的异象。同时有六只?鸟在宫廷上方盘旋遇风退去。宋襄公以为这是祸福的启示便聘请周国的内史叔兴来解读。叔兴回答说这是鲁国大丧、齐国将有乱事以及宋襄公将得诸侯而不长久的预兆。然而叔兴退下后却告诉别人说宋襄公问的不对这是阴阳之事不是吉兆凶兆。这一事件反映了宋襄公对天象的迷信和对霸业的渴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