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628章 崇祯朝末次勤王令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628章

    崇祯朝末次勤王令

    崇祯十七年农历二月中旬

    宁武关的战报传到京城,被寄予厚望的总兵官周遇吉,经过拼死奋战以后,力竭被俘,李自成的好心劝降,遭到了周遇吉的大骂,加上顺军在宁武关城下,死伤高达九万人(其实主要是陕、晋两省的降兵),大顺将士对周遇吉是恨得咬牙切齿,最终将周遇吉乱箭射死。

    周遇吉的妻妾和儿子,也随同遇难。

    周遇吉履行了他的誓言,毫无疑问,他是条好汉。

    但是备受崇祯皇帝信任的监军太监杜勋,却选择了率先打开关门,放顺军将士进门,从而间接害死了周遇吉。

    崇祯皇帝接到宁武关的败报后,是痛心疾首,他没有质疑自己派遣监军的责任,只是觉得是时运不济。

    事实上杜勋在去浮山,给张鹿安下旨后,就被崇祯皇帝任命为周遇吉的监军,到任后的杜勋把贪污腐败做到了极致,使得周遇吉所部士气大衰,可以说杜勋有着绝对的责任。

    崇祯皇帝痛定思痛,决定将孤悬在外的辽西宁远军民撤入关内,百姓可以充实顺天府和北直隶,关宁军可以为大明抵挡咄咄逼人的大顺军。

    大明的内阁首辅陈演毫无疑问,率先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

    “我大明唯有死战到底,怎么能够轻易放弃祖宗的七百里地?”

    “你来说,该怎么守?怎么办?”

    “臣愚钝,这是兵部的责任,应该由兵部来决定。”

    “可是兵部也认为应该把关宁军给撤回来。”

    “臣认为兵部的提议是错的,身为臣子,怎么能允许轻易放弃故土的行为出现?谁提议的?臣认为该斩。”

    陈演义正言辞地说道,那一刻仿佛他就是正义的化身,光明的使者。

    崇祯皇帝强忍着怒气,再次心平气和的问道:

    “那么陈爱卿作为首辅,认为应该怎么办?”

    “陈愚钝,坚持认为应该上下一心,共度时艰,反正坚决不能放弃祖宗之地,要与敌人寸土必争。”

    平心而论,崇祯皇帝的涵养算是很好了。

    一般人遇到这种人,真的有种想去直接呼脸的冲动。

    崇祯皇帝挥挥手,示意众人退下,然后一声不吭,亲自写起了诏书,下诏将陈演罢免内阁首辅的职务,因为陈演善于溜须拍马,并没有得罪崇祯皇帝,所以也没有进行处罚。而是直接任命蒋德?接任内阁首辅。

    此时出现了非常滑稽的现象,被罢免的陈演喜笑颜开,被提拔的蒋德?如丧考妣。

    面对着新任内阁首辅蒋德?的不发一言,崇祯皇帝罕见的自愿担责,拍板立刻将整个辽西的军民全部撤回关内,同时向全国发布了崇祯朝的最后一次勤王令,号召天下勤王。

    但是这次勤王令发出后的效果反响不大。

    究其原因,此时的大明北方几乎均为大顺所占据,除了东面和海路,道路被大顺军所阻隔。

    勤王令可以发出的方向只剩下向东的宁远城,和从天津入海后再向南了。

    而此时的大顺的兵锋已经兵分两路,一路以李自成亲自率领主力人马,从山西纵穿而过,等攻下居庸关后,就能够兵临北京城下;

    而另一路由顺军大将刘芳亮统帅,率军攻下保定后,向北进攻,并且分兵赵应元部东略山东各地。

    革里眼贺一龙死后,他的部下包括赵应元在内,就开始死心塌地为李自成卖命。赵应元接到命令后,为了截断大明皇帝可能的南下通道,率部攻下了运河重镇临清,并且分兵占领了临清以东的各县,一路上不断宣传顺军的政策:“三年免征,一民不杀”,深受各地军民的欢迎,各县几乎都是望风披靡,纷纷投入大顺的怀抱。

    所以哪怕崇祯皇帝想要南逃,留给他的机会也是不多,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

    再来说说宁远城,此时的宁远三大巨头分别是候补蓟辽总督王永吉、辽东巡抚黎玉田和提督辽东军务吴三桂。

    平心而论,三人确实按照朝廷命令执行了,只是整个辽西还有至少二十万百姓和数万将士,这么多人想要进行搬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等到准确无误的命令到达宁远,已经是二月底,留给他们三人的时间并不多。

    王永吉首先让黎玉田前往永平府,先行布置安置地方和筹措粮饷;

    二来让吴三桂率领精锐一万殿后,防止清军尾随追击。

    实际上他们是多虑了。

    此时的清国还在进行残酷的政治斗争呢,连一代名将硕托和他的侄子阿达礼,也被多尔衮借故下令处死。

    多尔衮还进行了非常巧妙的政治掠夺,杀死了豪格部下数十名大将,圈禁了豪格,并将此时隶属于豪格的何洛会调回镶白旗,改组了正蓝旗;将另一员顾命大臣济尔哈朗排挤出决策核心,从而逐步完全掌控了大清的政治局面。

    但是由于政治的延续性,清国内乱政治动乱未息,根本无暇他顾,给了关宁军撤离的一个最佳的时机。

    所以王永吉和吴三桂,利用这个时机,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将辽西的二十多万军民撤入到山海关以内。

    在明末的那个时代的运输条件之下,这种速度已经算是绝对尽力了,此时说他们故意迟缓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问题是等到半个月后,顺军已经兵临北京城下,关宁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以情况未明为由,才停止了向京师进军。

    反观南路的勤王令,率先接到者自然是山东的最高武官,山东提督军务总兵官刘泽清,只是刘泽清说他摔下马来,导致脚部受伤,无法执行勤王令。

    实际上,刘泽清看到大明大势已去,存在明显的观望情绪;

    而登莱巡抚曾化龙接到勤王令后,却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动静,反而下令部下李好贤和滕胤玉进攻胶东义军张大雅和张千出等部,斩杀了张大雅和张千出等人,逐步将各部义军平定,向境内文武显示,他是在干活的。

    只是他却对栖霞的于氏兄弟,没有任何进攻动作。

    曾化龙的行为,让人不得不对他的主观动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而登莱的水师总兵官黄蜚想要率军北上勤王,却与副帅马登洪发生了口角,双方剑拔弩张,黄蜚为了避免同室操戈,不得不率领部分水师,离开登莱,来到了黄河入海口处的庙湾(黄河夺淮入海,出海口位于云梯关东边)扎营,等待时机。

    马登洪则是带着投诚的朝鲜人林庆业,驻扎在威海卫,压根就没有北上勤王的想法。

    同样位于登莱的监军使郝为,连手下军队都没有搞明白呢,更是没有能力去勤王了。

    至于更南方的军头,接到勤王令后的态度迥异:

    左良玉以同时面对西军和顺军,直接拒绝了勤王命令;

    驻扎寿州的刘良佐和驻扎徐州的高杰,则是正在忙于扩充所部实力,选择了充耳不闻;

    而驻扎合肥的黄得功,在河南被李自成击败以后,所部受损严重,也在合肥进行休整,对于勤王这样的事,那是有心无力,但是即使如此,黄得功还是留下所部中军翁之琪部、总兵邓林祖部、总兵杨彪部、总兵诸葛晋明部、参将吴煌部和亲信守备王东日等部人马,分别扼守庐州、滁州与和州各地,黄得功本人则是率领主力人马两万人,从合肥出发,准备经过徐州前往京师勤王,只是后来走到了兖州即得到了京师陷落的消息,黄得功不得不在半个月后,选择了率军返回合肥。

    而驻守徐州的高杰以为黄得功是想消灭自己,不得不率领大军避开黄得功,向南进军,想要攻下扬州后,以扬州为根据地。但是扬州军民反抗强烈,没有让高杰得逞,高杰转而将兵北上驻扎到泗州。

    这也埋下了高杰和黄得功双方矛盾的第一颗大雷。

    天下已经这么乱,而张鹿安还在上学……

    综上,表面来看,好像所有人都没有对崇祯的最后一次勤王命令买账,但是有一人却是除外,他就是唐通。

    (本章完)喜欢明末之白衣天子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