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麻豆小说 > 帝国风云 > 第五百二十五章 轰炸难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麻豆小说] https://www.mado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轰炸美国石油产区与石油工业区的行动在六月十七日开始。

    当天,进驻古巴的战略航空兵尽数出动,一千四百多架轰炸机挂上了炸弹,分成七个规模庞大的机群对休斯敦附近的四处大油田与三处石油工业区进行了集中轰炸,投下了七千多吨炸弹与燃烧弹。

    只是,这也是一次代价高昂的轰炸行动。

    原因很简单,轰炸机群没有护航战斗机掩护。

    从哈瓦那到休斯敦的直线距离超过了一千五百公里,绝大部分轰炸机的作战半径都在一千六百公里左右,只有一支轰炸机群的作战半径不到一千五百公里,而空军远程战斗机的最大作战半径只有一千五百公里。也就是说,只要轰炸机的作战半径超过了一千五百公里,就无法安排护航战斗机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以往,在岸基航空兵无法出动护航战斗机的时候,就会出动舰载航空兵,让舰队前出之后派遣战斗机为轰炸机群护航。

    在攻打美国西海岸的战斗中,就多次使用这种战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问题是,对中国舰队来说,墨西哥湾依然是一片危险的海域,因为整个墨西哥湾都在美军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内。即便安排作战半径最远的“海雕”执行护航任务,舰队也必须经尤卡坦海峡进入墨西哥湾,然后得花上数个小时来执行作战任务,在此期间极易遭到美军航空兵打击。

    在这次轰炸中,中国空军损失了五十六架轰炸机,还有二十四架报废,即总共损失了八十架轰炸机,战损率超过了百分之五!

    显然,这个损失根本无法接受。

    中国空军衡量轰炸行动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战损率,只有低于百分之三,才可以称之为成功。

    三天之后,又发了第二次轰炸行动。

    这次,出动的轰炸机只有六百架,而且只轰炸了一个目标,且两个大编队的规模都在三百架左右。

    在没有护航战斗机的情况下。空军只能以密集编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要知道,“空中霸王”有极强的自卫能力。只要轰炸机群的规模够大,美军的防空战斗机就很难得手。

    实战早就证明,落单的轰炸机最容易被击落。

    只是,这次轰炸的损失也不小,有二十二架轰炸机没有返回,还有五架轰炸机在降落的时候坠毁报废,损失率高达百分之四点五。

    接下来的三次轰炸行动。全部改在夜间进行。

    虽然通过前两次轰炸,已经摧毁了一些油田,而且投下的燃烧弹,让数十口油井持续燃烧了一个多月,而这些燃烧的油井就成了轰炸机在夜间投弹的标志物,因此大幅度提高了夜间轰炸的精度,但是夜间轰炸的作用依然不够明显,主要是轰炸目标都比较小,至少比城镇小得多。

    要知道,在以往的轰炸行动中。夜间轰炸主要就是轰炸城市。

    原因很简单,城市足够大,轰炸机不需要精确投弹,只需要飞到城市上空就行了,因此对轰炸精度的要求并不高。

    显然,不管是油田,还是石油化工厂,都比城市小多了。

    对此。美军是深有感受。

    在英国战败之前,美军战略航空兵一直承担昼间轰炸任务,而轰炸的大部分都是工厂与工业区。承担夜间轰炸任务的英国皇家空军则主要轰炸城市。结果是,美军轰炸机的损失率比英国皇家空军高得多。

    当然。中国空军也有足够深刻的认识。

    在派遣战略航空兵参加轰炸英国的作战行动之后,中国空军的轰炸机就主要在白天执行轰炸任务,而且主要轰炸英国的工业区,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的轰炸机主要在夜间出动,轰炸的是英国的城市。

    夜间轰炸,除了无法保证投弹精度之外,还存在一个严重问题。

    这就是导航。

    在针对休斯顿的第四次轰炸中,就有一个联队的两百多架轰炸机飞错了地方,结果把一千多吨炸弹投到了郊外的农田里。

    事实上,在当时影响轰炸作战的诸多因素中,导航问题最为突出。

    要知道,当时没有卫星导航系统,也没有高精度的惯性导航仪,更没有地形匹配导航系统。

    当时,轰炸机上一般有两套导航系统,一套是惯性导航系统,一套是无线电导航系统。

    前者,主要用于作战半径在一千公里以内的轰炸行动。主要就是,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会累积起来,与距离成正比,因此当作战半径太远的时候,导航误差就会非常大。即便是当时精度最好的陀螺仪,误差也在千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说,每飞行一千公里,导航误差就超过了一公里。事实上,这种高精度惯性导航仪还无法装备到轰炸机上,主要是其体积过于庞大,一般用在舰艇上,而用于轰炸机的导航仪的精度在千分之五以上,装备“空中霸王”的导航仪的误差接近百分之一。如此一来,每飞行一千公里,就会偏航十公里。如果轰炸目标是大城市,问题还不是很大。可是当轰炸目标是工厂、油田等目标的话,那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在第四次轰炸行动中,那个投错了炸弹的轰炸机联队就是因为领队长机的航向偏差过于巨大,结果领航员把郊外农场里燃烧的麦杆堆当成了被炸毁燃烧的油井,然后率领两百多架轰炸机投下了炸弹。

    为了解决惯性导航仪误差过大的问题,工程师发明了无线电导航仪。

    说白了,无线电导航仪就是一部无线电监听设备。只是,该设备只接收由导航电台发出的特别信号,并且根据这些信号计算出轰炸机的位置。与惯性导航仪相比,无线电导航仪的精度与飞行距离基本上没有关系,因此主要用于远程轰炸。如果后方的导航电台足够多,而且分布得足够广,那么轰炸机在飞行两千公里之后,依然能够把误差控制在十公里以内,比惯性导航仪好多了。

    当然,无线电导航仪也有弊端。

    这就是,如果轰炸机的作战半径超过了两千公里,就只能使用长波导航电台,因此需要给轰炸机安装一根足够大的天线。当然,并非所有轰炸机都有无线电导航仪,一般只装在领队长机上。这根天线,一般从机头的正上方拉到垂直尾翼的顶部。也正是如此,领队长机非常容易辨认。有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在拦截敌人的轰炸机群的时候,肯定会首先攻击有这种天线的轰炸机。

    说白了,这根天线等于表明了身份。

    当然,这两种导航方式的精度都不够高。

    为了解决导航问题,工程师还想出了很多别的办法。比如针对夜间轰炸行动,中国的工程师就研制出了一种星座导航仪,即通过对比夜空中的星座位置来确定轰炸机的位置,只要星图足够精确,可以把导航误差缩小到五公里之内。问题是,这种导航手段也不是任何时候都用得上。如果夜空中阴云密布,那就等于摆设了。此外,还需要对轰炸机的导航员进行严格训练。

    当然,其他导航方式也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

    只是,在白天的话,这些问题都比较容易解决,毕竟飞行员有可以参照的地标,因此能够修整航线。

    在夜间,就算有地标,飞行员也不见得能看得到。

    更要命的是,如果大部分航线都在海洋上空,那么在飞到陆地上空的时候,机群恐怕已经严重偏离了航线。

    也正是如此,三次夜间轰炸行动取得的战果都极为有限。

    当时,受到伤害最大的不是美军,而是墨西哥湾里的海洋生物。

    在遭到轰炸之后,至少有数百万桶石油泄露,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了墨西哥湾。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油污几乎覆盖了半个墨西哥湾,一些油污甚至随着洋流进入了加勒比海与北大西洋。

    这些油污在海面上漂浮了十多年,直到六零年代才完全消散。

    战后,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有很多油污随着墨西哥湾暖流进入北大西洋,导致纽芬兰渔场遭受灭顶之灾。要知道,纽芬兰渔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四个渔场之一。在十八与十九世纪,纽芬兰渔场产出的海鱼几乎供养了整个欧洲,其提供的蛋白质,占到了欧洲人摄入总量的百分之六十。战后,纽芬兰渔场的产量急剧降低,在六零年代初跌到谷底,从七零年代初才开始逐渐恢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失败的轰炸行动,让中国空军不得不改变轰炸战术。

    只是,没有战斗机护航,在白天进行轰炸,等于让轰炸机飞行员去送死,巨大的损失根本无法承受。

    在夜间轰炸,糟糕的轰炸效果又等同于浪费炸弹与燃油。

    显然,要想提高轰炸效果,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安排护航战斗机。

    只是,舰队肯定发挥不了作用,顾祝同不会让舰队去冒险,而且冯承乾也绝对不会让他这么做。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